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四章 赵高论“赵高”

“讲,,,我倒要看看你想说什么。”

就算嬴政早就打算放过赵高,甚至是一如既往用心培养。

打算这一世依旧的相信和重用赵高,但是嬴政还是很好奇。

在面对这种意料之外的事情时赵高的应对之策。

“回禀王上,微臣本一介宦官,祇辱于庸碌人之下,骈死于糟糠污秽之间。

然赵高虽有一腔热血,不足以为外人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以属侥幸。

不求高官显贵闻达诸侯,扬名于天下,而王上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检拔臣于微末之中,赵高不胜感激。

随许公子以驱驰,奈何至今未能报王上之殊遇,实乃微臣之心头憾事。”

“当微臣看到史记一书中的记载,犹如五雷落于头顶,晴天忽逢惊雷。

内心之复杂,虽吐出三江五湖之涎水,依难比微臣心绪惆怅之万一。”

“但假使能以臣子残躯换吾大秦浩瀚之万一,亦不枉费臣报于王上之夙愿。

然臣观史记一书有感,望王上慎之鉴之足以告慰平生。

史记一书所载阐述六王毕,四海一统乃千古未有之盛况。

然来者吾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畏惧于秦,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之人,实乃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王上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之法,乃古今未有之严苛。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书中所述之秦律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

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言道德者,溺其职矣。

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下士闻道大笑之”。

非虚言也。当以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於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奸,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假使有法而无仁,此为取祸之道。

望王上以史为镜,知秦朝之兴替。以不变而应诸天之万变。

儒家荀夫子曾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愿王上以为生民立命为重。

望王上亲之信之,则秦之危局,必可轻易解之。

今当远离王上左右,临王上圣颜而涕零,因难报王上赏识之万一,不知所言。”

嬴政听着赵高的言语,真乃是字字珠玑。

即使是站在嬴政周围的独孤求败,蒙恬和章邯三人都不得不感慨赵高之大才。

心中都有难怪嬴政不舍得赵高的感慨。

假若这样的贤才都不能被自家的主公所重用,那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人可以担当嬴政之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