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年,叶蓁蓁过得很安静……
静到简直让人觉得无聊。
而在静养的这三个月里,她除了在嬷嬷们的陪伴下、在将军湾里走了走之外……真真儿连将军湾的半山都没下过!
快被憋坏了好嘛!
在这三个月里,她的身材还是有点儿变化的。
因叶蓁蓁怀的是头一胎,嬷嬷们都怪紧张的,精心按着她的喜好、准备好了一天五顿的膳食,还外加两顿小点心;但每一顿饭的份量都是极少的,且每食一顿,便会有当值的嬷嬷陪着她在庭院里散一会儿步……
这么做,是希望叶蓁蓁每天的营养是足够的,但也不能发胖。
要知道,要是肚里的娃娃被养得太胖太大,对初产妇来说、可是要命的!
所以三个月过去,叶蓁蓁看起来并不胖,但小腹处微微向前挺起,不仔细看、也是看不出来的。
过了正月底,叶蓁蓁的孕期已满了三个月。
于是嬷嬷们又亲手做了一批糖莲子、糖枣儿,用油纸包了,再放进提前订定好的精巧小食盒里,然后拿了叶蓁蓁命侍女们誊抄的帖子、捱家捱户口的去送喜。
当然,叶蓁蓁也不是完全关门闭户……
三不五时的,她还是会下个帖子请了李氏过来说说话、或请了邻居王夫人过来聊聊天什么的。
而此时,京中也频频有消息儿传来!
便让叶蓁蓁感到最最最精采的,却是表姐冯曼娘所亲历的那场戏:
冯曼娘在回京的路上,就找了个机会、先私下以重金策反了奉婆子,还打赏了一埕美酒,等到奉婆子躲在角落里把美酒给喝完了,才佯装把奉婆子喊到跟前来问话。吃醉了酒的奉婆子才告诉冯曼娘,顾秋莹花了钱、教她盯着冯曼娘一日三顿的吃药,要是落下了一顿没吃、那么顾秋莹便断了每月交与奉婆子的五两银子!
冯曼娘使了个心眼儿——当奉婆子告诉冯曼娘这些的时候,戴三郎就呆在驿站的内室之中,当然听到了。
不过,冯曼娘打发走奉婆子以后,转身笑对戴三郎说道:“秋莹妹妹如此惦记着我的身子,还花了钱教奉嬷嬷盯着我一日三顿的吃!哎,我真是过意不去!在太平府的时候、为秋莹妹妹准备的礼物……如今想想、竟寒酸得很!郎君,不如明儿咱们耽搁一天、去市集上再买些什么捎回去给秋莹妹妹吧!”
戴三郎看着妻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他于少年时、曾暗恋过顾秋莹。
但正因为喜欢过、了解过,对她的情意也渐渐幻灭……
直到后来母亲为他聘娶了冯曼娘,他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样温柔美好的女子!人间最美的幸事,莫过于他与妻子互相深爱!
戴三郎疼爱冯曼娘,但曼娘也有些小孩儿心性,总疑心他和秋莹有什么……苦于秋莹的身份敏感,他不敢和曼娘说真话,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解释、他和秋莹真的没什么。
说多了、也就烦了。
如今他陪着曼娘来了一趟岭南,大约是有了佛祖的的保佑、又远离了那环境,曼娘又变回了最初的模样儿,甚至也体会到了他母亲与秋莹的好……
戴三郎原本是很高兴的。
直到这会子,他亲耳听到了奉婆子说的话。
奉婆子本是府里的粗使婆子,仗着服侍戴夫人久了、资历才慢慢升了上去,一个月的月银是八百钱。顾秋莹居然每个月给奉婆子五两银子、只教奉婆子盯着冯曼娘一日三顿的服药?
顾秋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一个孤女、无依无靠的,自个儿尚要依仗他母亲的救济,哪儿来的钱、还一个月五两银子的雇佣奉婆子?
戴三郎又不蠢……
在这两年里,母亲和顾秋莹话里话外的、都希望他能真正把顾秋莹收了房去!只因在他婚前,戴母曾经答应过冯家、非无子而不纳妾,所以戴母更希望冯曼娘能主动开这个口,才好让顾秋莹过了明路。
既然顾秋莹存着这样的心思,她还能真为了曼娘好?
想到这儿,戴三郎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但他毕竟与顾秋莹一会儿长大,完全不敢相信顾秋莹会害曼娘……
于是,他把这事儿放在心底。
冯曼娘得了叶蓁蓁的提点,也不急于解决此事。反正,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以后就会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夫妻俩继续北上,终于抵达了临州,然后按着叶蓁蓁的交代,前去拜访孝庆长公主。
果然就像叶蓁蓁所说的那样,孝庆长公主虽然身份高贵、却十分和气慈爱。冯曼娘的娘家远在蜀地,独自一人远嫁京都,戴府人又刻意不允她回娘家、甚至连清河郡的外祖母家、同在京城的表妹叶蓁蓁家也不让去……
这会子呆在孝庆长公主跟前,老人又那样亲切和气……
冯曼娘忍不住就把长公主当成了长辈,背着戴三郎和长公主说了几回话、还忍不住哭了。
长公主一早儿得了叶蓁蓁的托付,这会子又知道了冯曼娘的难处,当场就交给冯曼娘一盒胭脂,说这种是宫制的,遇水也洗不掉,除非用油来擦、才能去除掉。
长公主教冯曼娘用这种胭脂涂在身上,尤其要往胳膊内肘、膝盖后弯处、并脖子上的嫩肉都抹上一些……跟着就请了事先已经串通好的董阿大御医来看。
白胡子的老御医一看,惊呼说这是出风疹,会过人的!
当下,冯曼娘连京都都没去,直接被长公主紧急送到了冯曼娘位于京郊的庄子上去!
冯曼娘苦劝戴三郎回戴府,可戴三郎才和妻子蜜里调油一般,哪里舍得!于是就骑了快马、回府禀报了一声,说他与曼娘已经回来了,只是曼娘突发风疹、会过人,所以今年过年就不在府里过年了,他陪着曼娘在庄子上过。
戴府中人听说冯曼娘得了风疹,连戴三郎都不想留,急急地答应了,又催着戴三郎赶快去庄子上陪着冯曼娘过年就好。
戴三郎回到自己家,连杯水都没喝上、甚至连屁股都没来得及捱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就被自个儿的亲娘给赶了出来。
他愣了半晌,失魂落魄的回到了庄子上。
不料,刚到庄子上,董阿大老太医已经呆在庄子里了,还一脸惭愧的告诉戴三郎,说他诊错了冯曼娘的病。冯曼娘患的不是风疹,就是寻常的癣。
戴三郎呆住。
冯曼娘小心翼翼地问他,要不要现在就回府?
戴三郎想到了方才亲娘对他的嫌弃……
“今年咱俩就在庄子上过罢!”他一锤定音。
冯曼娘喜不自禁!
这一招,是孝庆长公主教她的!
接下来,冯曼娘就和戴三郎在庄子上你侬我侬的过起了小日子。当然,小两口来到了庄子上,戴母也打发人来送了好些吃食给他们。只俱都是些羊肉、鱼、公鸡、鹅、豆腐、韭菜、各种豆类什么的……
冯曼娘只当作不知,命厨下利用那边府上送来的食材、顿顿做给戴三郎吃。还使了人、有意无意的在他耳边说些食物相克的道理……
也亏得这庄子是冯曼娘的,庄子里的人也都愿意听从冯曼娘的安排。于是,戴三郎吃了好几天的豆腐、鱼以后,也终于省悟过来——他并没告诉府里、曼娘的风疹是误诊。
所以?
府里知道曼娘“得了风疹”,还特意送这些发物来?
他宁愿相信是底下做事的婆子不懂这些,才胡乱配的。
可转念一想,母亲于钱财方面一向看管得紧,连两位嫂子也不信任,根本不可能假手于人!
猜到这个,戴三郎是几天都睡不好!
幸好有温柔可亲、善解人意的妻子相伴,否则他就要忍不住了!
到了除夕夜、小夫妻俩刚用过年夜饭,冯曼娘突然觉得恶心反胃、将刚吃下去的食物全呕吐了出来……然后脸色惨白,单薄的身子摇晃几下,就晕了过去。
可把戴三郎给吓坏了!
他把妻子安顿好,立刻命人去请郎中。
但除夕夜,附近的几位药铺全关了门、郎中也几乎全回乡下过年去了。
戴三郎没法子,只好策马出去求助。他本无处可去,本想回府求救的……最后再三犹豫,他调转马头、去了孝庆长公主府。
反正长公主也是独居,听说冯曼娘不好了,急得不得了,带着戴三郎直接闯去了董府……孝庆长公主也不敢劳动董太医——毕竟老太医都七十多了,可经不起折腾。于是就请了老太医的儿子儿媳二人(也都是杏林高手),跟了戴三郎去。
结果诊出——
冯曼娘居然有喜了???
这可叫戴三郎喜出望外!
他傻笑着,脑子都不会思考了。
接下来,让戴三郎感到尴尬的,就是……他身无分文!想拿点儿谢礼给董氏夫妇、居然也不能!冯曼娘又昏睡了过去,他只好笨拙地去翻开妻子的妆奁,想找些银两出来。一翻之下,却只有两锭二十两的银锭?
戴三郎沉默许久,将那两锭二十两的银子都拿了,交与戴氏夫妇充作谢礼,这才送走了他们。
其实早在戴三郎翻箱倒柜的找银子的时候,冯曼娘就已经醒了。
但她硬是闭着眼睛装睡……
直到戴三郎回到屋里呆坐了半晌,她才“适时”醒来,关切地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戴三郎掩去满面愁容,含笑告诉她说,她已经怀上娃娃了!
冯曼娘当然知道。
两天前她就已经知道了……
虽然使了小心机、才教他知道了她怀孕的事儿,但冯曼娘是真的很高兴!
不料戴三郎却突然抱着她、大哭了起来。
他说他对不起冯曼娘,教她受了这许多委屈……如今他和她、住在她的庄子上,可庄子里的出产已经被戴母全部拿走!府里送来的那些发物吃食、若她真患了风疹的,根本就是一样也吃不得的!且家里也没送银子来,更是连问候冯曼娘一句无也!这是把他和曼娘当成一家人的意思?
在这一刻,冯曼娘知道,郎君的心儿已经全部都偏向了这一边。
但是……
她仍然按着叶蓁蓁的指点,温婉柔弱地劝说戴三郎,说可能是家里因为过年的事儿、太忙了,所以忽视了,没有关系的。只要她和他是好好的、两个人长相厮守就好……何况现在她还有了娃娃,以后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
孝庆长公主已经把这喜讯报给了宁乡伯府。
大年初一这日,自诩是寡妇、孀居于家中绝不踏出府门一步的崔氏,不管不顾地从宁乡伯府里跑了来,进门就先逮着戴三郎大骂一顿,然后又抱着冯曼娘大哭一场,责问冯曼娘、受了委屈为何不寻她?
冯曼娘这才抱着姨母大哭了一场。
跟着,崔氏连忙从她的庄子上调度了一应吃穿用度过来,又连忙派人递信儿去了清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