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2章 八锭纺纱机

关于西突厥人集结的状况,还有兵力的排布,每日都源源不断地送到

薛绍则留在新安西城内,他着重跟进着棉花的生产工作,此时第一批棉花已经成熟,只见广阔的原野上布满星星点点的白色,雪一般的棉花从灰色的花苞中绽放,变成蓬松的团状。

只见这第一批棉花的收成不甚齐整,栽种的不同品种的棉花产量有高有低,不同的地块种出来的棉花因为水分、肥养的不同,收成也有多有少。

但是好歹顺利收成了第一批棉花。

一万名开拓者全部投入采摘棉花的工作,五天之内,棉花全部采摘完毕,总共收成了三十万斤的棉花。

采摘的棉花源源不断地运入新安西城,被送入新安西城内已经准备好的几座大库房中。

库房的隔壁就是纺织厂,纺织厂又分为两座大厂,一座是纺纱厂,一座是织布厂。

按照纺织棉布的工序,必须先将棉花织成棉纱,然后再将棉纱织成棉布。

纺纱厂内摆放着三十架纺纱机,这些纺纱机都是按照薛绍的要求制作的八锭纺纱机。

也就是说,这种纺纱机比起传统的单锭纺纱机,生产效率能提升八倍。

随着第一批棉花送过来,杨慈和众多工匠都聚集在纺纱厂内,他们聚在纺纱机的旁边,比负责纺纱的女工还紧张。

因为他们不确定这些八锭纺纱机能不能实现正常使用,他们是按照大都护的要求,将这八锭纺纱机捣腾出来了,但是他们此前只能用丝线作为试验品试验使用效果,眼下棉花终于种出来了,他们这八锭纺纱机能不能用该见分晓了。

只见纺纱女工踏动脚下的踏板,随着踏板运转,纺纱机的横向滚轴缓缓地转动起来,滚轴转动,带动着八个竖向的纱锭转动。

女工扯着棉花团,将棉花放入纱锭中,只见随着纱锭转动,棉花抽丝之下,被织成细长又松软的棉纱。

随着八个纱锭一起运转,只见八根棉纱同时被织出来。

众工匠都激动不已,有的握紧了拳头,有的已经热泪盈眶。

这两个月来他们简直是不眠不休,就为了捣腾出这八锭纺纱机,如今看来这八锭纺纱机果然是可行的,驸马爷的判断和指示一如既往的准确,纺纱机果然可以实现八个纱锭一起运转,果然能将产量一下子提升八倍!

众纺纱女工齐齐上马,三十台纺纱机咿咿呀呀地运转起来,棉纱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众工匠同时调整着纺纱机的细节,比如给轮轴添加猪油润滑,再改进一些配件的长短。

很快,三十台纺纱机的运转上了正轨,随着纺纱女工三班连轴转,纺纱厂一天能织出一万斤棉纱。

织出来的棉纱被送到隔壁的织布厂,织布厂内排布着五十架织布机。

织布机仍然沿用传统的织布机的设计,在棉纱的纺织质量上佳的情况下,织布机哪怕是用传统的设计,生产效率仍是很高的。

以往织布机生产效率低,主要是因为棉纱纺得不够好,所以用棉纱织起布来会有诸多不顺,如今八锭纺纱机不仅产量高,而且纺出来的棉纱质量上佳,长短粗细均匀,所以用这些棉纱进行织布就会顺畅得多,生产效率也更高。

基本上每天纺纱厂产出的一万斤棉纱,织布机都能给消化掉,产出一万斤棉布。

一万斤棉布大约是一千匹棉布的量。

在一个月内,新安西城能够生产出三万匹棉布。

在新安西城快马加鞭地生产棉布之际,西突厥人的三万大军朝伊犁河北岸的唐军进发而来。

黑齿常之是这一仗新安西军的主帅,王海宾任副帅。

新安西军一直按兵不动,直到西突厥人的大军进逼到距离新安西军营阵只有五十里的方位,新安西军八千兵马才运动起来,大军朝南方的一处空阔平原游弋而去。

西突厥大军看着新安西军转移,三万大军没有任何犹豫,立马追击而去,他们最担心的是这支唐军撤退逃走,而不担心这支唐军有什么计谋,毕竟西突厥人有三万之众,除非唐军总数破两万,才能让他们有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