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4章 攻占逻些城

只见地平线有两骑快马飞奔而至,这快马冲入于阗城,大喊着:远征军攻陷逻些城!远征军攻陷逻些城!

这送信的快马是姚崇派去查探消息的斥候,大批斥候奔上吐蕃高原,遇见王方翼部派来送信的信使,他们得到王方翼的信笺,立即快马赶回来送信。

薛绍正与王海宾、姚崇、宋璟在商议进占吐蕃高原之后的战术细节,听见这个消息,薛绍站起,说道:全军出征!以急行军赶往逻些城!

王海宾和姚崇、宋璟站起,拱手喝道:得令!

安西军第二批援军立即全军开拔,浩浩荡荡开上吐蕃高原,径直开往逻些城。

逻些城方面,吐蕃人仍然围困布达拉宫,但是他们无法攻入布达拉宫。

王方翼率领着远征军仍然坚守着,他们的守势依然扎实,因为吐蕃人的攻势缺乏章法,原因仍在于吐蕃人已经失去主心骨,没有大将统一指挥。

噶尔家的人已经撤走,对于噶尔家来说,他们的目的是让赞普和赞普的势力覆灭,所以他们不会援救布达拉宫,而且他们已经被安西都护府诬陷为谋反者,所以他们不会留驻在逻些城,噶尔钦陵的主要势力驻扎在东边的吐谷浑故地,噶尔钦陵正在那里组织自己的力量,唐军攻陷了逻些城,他必须重整力量,组织大军,以图重整吐蕃的势力,他将成为吐蕃新的、真正的统治者。

说到底,吐蕃王朝以器弩悉弄赞普为首和以噶尔钦陵为首的两方势力已经分裂,在逻些城的吐蕃大军也陷入迷茫之中,对布达拉宫的收复自然也就显得乏力。

王方翼一边坚守着,一边等待着安西军援军的到来。

远征军的处境仍然是凶险的,战场上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如何风云变幻,不过他们的粮食能够再支撑十天,白磷弹等武器也足够支撑同样的时间,应当能够等到安西军援军的到来。

王方翼等待了五天,第五天,吐蕃人继续发动攻击,攻势越发猛烈,因为这五天之中,布达拉宫失陷的消息已经传出,四方的吐蕃部族得到这个消息,这些吐蕃部族普遍做出三个方向的选择,一个方向是往逻些城勤王,另一个方向是向东边去投靠噶尔钦陵,第三个方向就是观望或者自建势力。

一时间吐蕃王朝内部迅速分裂、混乱,前来逻些城勤王的人数也颇为可观,第五天这天是吐蕃大军聚集的人数顶峰,逻些城浩浩荡荡地聚集了八万大军,而且这些大军临时搭建了云梯,大军架着云梯朝布达拉宫的城墙攻来。

守城的安西军不得不用更多的白磷弹抵挡吐蕃人的云梯攻势。

王方翼觉得继续支撑有些艰难了,但是在第六天,早晨的曙光从东边升起之时,王方翼看见黑暗的西方出现了一支军队的影子,只见这支军队风尘仆仆,显然是远途疾奔而来,但是军队依然阵容严整。

正是薛绍带领的安西军援军。

安西军来到逻些城西边五里开外驻扎下来,并没有急于救援。

眼看唐军的援军来到,吐蕃大军立马掉头攻向唐军的援军,毕竟吐蕃大军有八万之众,人数规模远超眼前这支唐军。

薛绍带领着安西军扎下阵势来,大军迅速排开防阵,王海宾负责具体的作战事务,他分配手下的骨干老将,作为先锋,准备抵御吐蕃大军的围攻。

在布达拉宫里面的王方翼立马对副将说道:召集所有弟兄,准备反攻!

遭受连日的围攻,远征军的将士们损伤惨重,布达拉宫里面的安西军远征军还剩下一千五百人保留有作战能力,远征军的折损近半。

这一千五百名将士也是疲惫不堪,但他们听见王方翼的号令,立马鼓足了士气,全部做好全副武装,集合起来准备反攻。

在王方翼集结军队的同时,吐蕃人已经开始向唐军的援军逼近,即将发动攻击,毕竟经过连日的围城,吐蕃大军已经失去耐心,各吐蕃部族心焦气燥,只想找机会与唐军决战,并没有通盘的战略考虑,他们看见唐军的援军大举开到,他们立即迫不及待地迎上去。

唐军一万大军一如安西军以往的风格,面对吐蕃大军的逼近不动如山。

薛绍留在大军后方,王海宾率领先锋在前方准备接战。

薛绍面上淡定,但心下其实颇有些紧张,毕竟他手下这支大军有八成新兵,只有先锋的两千军人是可以完全信任的老兵老将,后面这八千人基本都是缺少战斗经验的新兵,面对这样庞大的敌军,胜败还真是不太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