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4章 攻占逻些城

很快,于阗人民中间流传着传言,是大唐驸马亲自率领唐军到来,于阗人民才觉得理解这支唐军为何这般与众不同。

这一年来大唐驸马率领唐军经略西域,开拓伊犁河谷,已经在西域建立了非常响亮的声名,整个西域都流传着大唐驸马的传说,包括大唐驸马目光独到,手段出人意料,屡有创举,而且驸马为人宽仁,声望极高,西域的唐人都唯驸马爷马首是瞻。

于阗人民眼下听说是大唐驸马带领唐军来到,他们都信服于大唐驸马的威望,安分下来,整座于阗城安定地迎接唐军的到来。

唐军抵达于阗的当夜,薛绍站在于阗城的府衙的顶部瞭望台上,望着南方。

王海宾跟随在薛绍身边。

王海宾说道:大都护,早些歇息吧,逻些城的战报就算快,也不会这么快就送达这里。按照原定的计划,远征军在今日或明日攻城,战报估计得两日之后才能送来。

薛绍点点头,心中还是隐隐有些焦虑。

在王方翼率远征军出发之后,薛绍立即组织第二批攻打吐蕃王朝的万人大军。

吐蕃王朝是个人口达千万人之众的帝国,幅员辽阔,势力强大,在历史上这个帝国熬到大唐的时代结束,仍继续坚持着,到宋代时期才宣告覆灭。

终唐一朝,以大唐之武功,都没能真正重创吐蕃王朝本土,更别提要击败这个强敌。

所以要瓦解吐蕃王朝是非常不容易的,王方翼的远征军只是做出第一步征伐,这第一步的征伐能够成功,只是完成了第一个步骤,要做到彻底击溃吐蕃王朝,还有好几个步骤得完成。

所以必须组织大规模的援军,而且这支援军不仅战斗力要强,而且得有足够的文治力量,因为在武力上攻陷逻些城之后,要控制吐蕃王朝,更需要的是征服者要有强大的文治能力。

在这个时候,薛绍坚持安西城移民必须是良家子的战略就显出效果了,能够通过安西都护府的审核,出玉门关来到安西城,并拿到安西城的户籍,正式成为安西城的人民的,清一色全是良家子。

这些年轻男子都出身良家,也就是中产家庭,父辈到爷辈都是正经身份的良人,以读书人、有军功的军人为先,这些年轻男子无论是从事武职还是文职,都必须读书识字,能诵论语史记,同时身体素质必须过硬。

所以安西都护府的新移民其实是聚集了大唐的年轻精英,而大唐的精英也普遍对安西都护府趋之若鹜,毕竟谁都知道安西都护府正开疆拓土,正推动大唐走向新的未来。

所以当安西都护府开始新征兵员时,大量良家子被挑选出来,迅速就挑选出一万人编入军队。

这支军队初编成,训练时间短,但是因为有安西军的老兵编入军中,加上这些新兵原本过硬的素质,所以这支新军能够保证战斗力。

薛绍在王方翼出征的数日后,就带领新编成的一万新军前往于阗,这支新军将是大唐对吐蕃实现实际瓦解和控制的关键。

薛绍以王海宾作为新军的主将,同时军中还带着姚崇和宋璟负责文职工作。

姚崇和宋璟也走上来参见薛绍,报道:禀大都护,已经派出八支斥候深入吐蕃境内,还未有远征军的消息。

薛绍此时自是焦急地等待着王方翼的远征军的消息,得到消息,他们就立即向逻些城开去。

这一战仍是风险重重的,要实现对吐蕃王朝的瓦解,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薛绍看向南方,天山之上就是吐蕃高原,这片高原有着丰富的资源,是华夏母亲河的上游,得到这片高原,将对华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唐来说,吐蕃王朝是西线的一个重大压力,后续大唐之所以广设藩镇,就是为了镇住四方的敌人,历史上后面数十年之中吐蕃与大唐连年交战,大唐虽然仍能压住吐蕃王朝,但是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巨大的军费开支,包括在边地广置重兵,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就是在这样的压力背景下发生的。

如果能够瓦解、征服吐蕃王朝,大唐的基业将更加稳固,大唐的历史将更加辉煌。

第二天,天明之际,增援的一万唐军照常开始演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