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薛绍出征归来三个月后,逻些城的农业开垦工作已经趋于成熟。
清晨,薛绍坐在布达拉宫的山巅,他正在静坐冥思,调养生息。
三个月前那场远征,漫长的连续的战争损耗了他的体力,他经过休养生息,感到体力逐渐恢复。
宋璟急匆匆赶上前来,他捧着一捧泥土。
宋璟喊道:大都护!
薛绍身边的护卫示意宋璟噤声,大都护每天早上的静坐冥思是不让别人打扰的。
宋璟在一旁等候了良久,待薛绍睁开眼,他连忙上前来,说道:大都护!你瞧瞧,这是什么!
薛绍看看宋璟手上捧着的东西,只见那肥沃的黑泥上面是几颗番薯。
这番薯个头有拳头大,虽说不属于个头最大的番薯,但这大小也非常不错了。
宋璟说道:大都护,这是新收成的番薯!第一季种下去的作物有收成了!
薛绍抓起那番薯,端详着。
宋璟招招手,说道:速速打一盆清水来!
旁边的卫士立即拿起一个铜盆,薛绍将番薯放在盆里洗干净了,咬掉皮,就着咬了一口。
薛绍咀嚼之下,尝着番薯特有的涩味和甜味。
这番薯虽然个头不如伊犁河谷种出来的番薯大,但是味道却更甜一些。
看来是因为这吐蕃高原上的土壤更加肥沃,毕竟这片土地千百年来都是处子地,积累了厚实的动物粪便、枯枝败叶等肥料。
薛绍问道:产量有多少?
宋璟答道:这一次的收成,总计收成十五万斤粮食!按照这个收成的势头,我们的口粮会得到非常有效的补充!
薛绍说道:很好。粮食生产仍然是重中之重,必须全力夯实。
经过三个月的种植,第一批长势最好的番薯和土豆已经可以收成。
这着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粮食仍然是命脉。
尤其对于薛绍后续的谋划来说,粮食生产必须有最有力的保障。
薛绍问道:唐人入援的商队的数量仍在增多?
宋璟说道:回禀大都护,仍然有源源不绝的商队出玉门关而来,数量仍然在增长。
薛绍说道:很好。将全部新来的唐人编入屯垦队伍之中,首先保证粮食生产。
宋璟答道:臣等明白!
宋璟退下了。
薛绍站在布达拉宫的山巅,望着辽阔的北方。
西域,吐蕃高原。
华夏帝国广阔的西境,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下。
必须将安西都护府对西域和吐蕃高原的掌控进一步加强。
伊犁的安西城将是安西都护府的核心首府。
吐蕃高原上的逻些城将是安西都护府的陪都。
这两座都城将联动两大地域,维护安西都护府的统治,构成安西都护府的强大力量。
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当然是进一步夯实安西都护府的实力。
如何夯实安西都护府的实力?
屯垦,粮食生产。
铁器、武备生产。
商贸,物资流通。
这些都是必须的。
但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陆上丝绸之路。
必须将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得更加兴盛,必须推动陆上丝绸之路走向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盛。
事实上,西域对于大汉、大唐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陆上丝绸之路。
在大航海时代还未开始前,大唐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是华夏王朝与世界沟通的最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