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不是因为唐人心慈,只能说唐人的经略手段非常高明。
这就是唐人的《孙子兵法》里面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唐人没有选择与大食商帮对抗,而是通过自身的实力膨胀而降大食商帮逼到绝境。
而且唐人同时还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让大食商帮在实力和道义上都陷入被动。
艾布阿巴斯听着疏勒城来的使者禀报的情况,他觉得还是颇为棘手。
看来眼下经略疏勒城的唐人领袖不是等闲之辈。
此前艾布阿巴斯也已经听说了唐人的安西都护府在西域的作为,安西都护府在西域的扩张称得上凌厉,尤其是安西都护府一举灭掉了吐蕃王朝。
如此壮举让艾布阿巴斯也十分惊讶。
艾布阿巴斯面临着抉择,出兵增援疏勒城。
但虽说在他这边的名义是增援,但是在安西都护府的角度必定就是入侵,他的进军一定会引发大食帝国东线军队与唐人安西都护府军队的一场碰撞。
这必定会是一场硬仗。
唐人的安西都护府无论是实力还是志气,都不会对他们妥协或者示弱。
所以这对于艾布阿巴斯是一个重要的抉择。
如果这一战能够取胜,他将立下重大的功勋,毕竟大食帝国此前还未曾与大唐帝国正面碰撞。
他的这一次进军将是大食帝国第一次对唐人的国境进军,如果他能够获胜,那就是历史性的胜利。
艾布阿巴斯是大食帝国的开国功臣,得到大食帝皇的信任,得以镇守东线,成为封疆大将。
对于进击大唐这样的历史功勋,艾布阿巴斯的抉择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况且,更遑论这一战还关系着疏勒城的主权,更关系着大食帝国东线的利益,关系着康城的利益,也关系着艾布阿巴斯自身的利益。
艾布阿巴斯向他的副官问道:紧急征调军队,可以得多少人马?
副官答道:禀总督大人。紧急征调葛逻禄等族人,可以得四万兵马。但我们麾下已经有八万兵马,这样的兵员数量,还需要再行征调?
艾布阿巴斯果断说道:立即着手,增调兵马!
艾布阿巴斯麾下有多名副官,这些人是他的智囊团。
副官惊诧道:总督大人,方才听疏勒城那边的禀报,唐人安西军驻扎在疏勒城的军队不足一万人,而且还有不少是新募的新兵。哪怕再加上唐人安西都护府驻扎在伊犁河谷、吐蕃高原的兵马,唐人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五六万,而且唐人在经营伊犁河谷,还刚刚进占吐蕃高原,唐人的兵力守备这些地方看来已经捉襟见肘,唐人恐怕不会有余力增援疏勒城,再说,如果唐人有兵力增援疏勒城,那么唐人早就该派兵增援。所以在如何估计,唐人在疏勒城的兵力不会超过一万人,我们已经有八万人马,无论如何,调拨两万人进行征伐便已经足够
艾布阿巴斯断然说道:人马必须多多益善。你们忘了是谁灭了吐蕃王朝吗?
众副官考量片刻,一位副官说道:唐人的安西都护府能够攻灭吐蕃王朝,这的确非常厉害,但是正是因为唐人攻灭了吐蕃王朝,将整片吐蕃高原都吃下去了,这才使唐人的安西都护府陷于被动的境地。毕竟我们都知道吐蕃高原的面积有多么巨大,唐人攻下吐蕃高原容易,但要吃下吐蕃高原却很难,安西都护府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军队守备吐蕃高原,维持着高原上骁勇善战的吐蕃人的秩序,这导致唐人的安西都护府无法兼顾其他地方的守备,这次疏勒城的状况就是例子,如果唐人想要占领疏勒城,唐人可以选择调拨大军前去镇压我们的大食商帮,唐人无法调动兵力,这就说明唐人的兵力不足以应对西域的局势。在我看来,唐人占领吐蕃高原是唐人在自掘坟墓,唐人吃下了他们吃不下的东西,这让他们无法消化这个成果,只会让他们更加脆弱,所以我们觉得,派出三万军队已经足以攻灭疏勒城的唐人。
艾布阿巴斯思量着,仍然果断说道:传我军令,派出十万大军,进攻疏勒城!我们的目标,是要与唐人的安西都护府一决雌雄!
众副官仍要劝阻。
但是艾布阿巴斯断然挥手,说道:就这么决定,即刻调集军队,后日出征!
艾布阿巴斯在康城有着绝对的权威。
随着艾布阿巴斯下达军令,整座康城的治理机器迅速开动。
大食帝国的大军迅速调集,准备出征大唐西域。
在疏勒城。
建设工作仍然快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薛绍在疏勒城外城巡视。
他看着城中迅速兴建的房屋,看着一座座红砖砌成的房子被建设起来。
他是感到颇为振奋的。
基础设施是占据一方的根本。
夯实了基础设施,把鸟巢筑好了,自然会引凤来巢。
随着疏勒城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天来到疏勒城的唐人商旅越来越多。
薛绍已经以安西都护府的名义在玉门关、酒泉、张掖等一带贴出告示,号召所有有意出关的唐人商旅全部前往疏勒城,这里是大唐安西都护府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薛绍还发现,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商客是单独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