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7章 谈判

大食商帮的代表见到韦新田,韦新田十分热情。

韦新田正在工地的前线,就在红墙下面主持着城墙的修缮工作。

韦新田将大食商帮的代表领袖迎入营帐内。

大食商帮的代表看着顶上高耸的红墙,他近距离地观看,不禁更加感到震撼。

这面城墙实在是非常壮观。

能够建成这样的一面城墙,可见安西都护府的势力实在是可怕。

大食商帮的代表在震撼之下,越发生出恐惧敬畏之心,在恐惧敬畏之心的影响下,他更加希望能够与唐人和睦共处,避免双方的斗争。

大食商帮的代表向韦新田阐明来意,表明他们愿意与唐人和睦共处。

而且大食商帮强调了他们在疏勒城多年的经营,在疏勒城的商贸基本全部由他们大食商帮掌控,这里商贸的厉害关系,还有与各方的关系,都是他们大食商帮最为熟悉,而且所有的资源都握在他们大食商帮的手上。

大食商帮的代表向韦新田直言,如果唐人与他们大食商帮爆发对抗,那么必定是两败俱伤。

如果唐人想要将大食商帮驱赶出去,进而独占疏勒城的商贸利益,这只能是痴心妄想。

因为大食商帮在疏勒城数十年的经营不是白费的,这里的方方面面问题只有大食商帮才能处理好。

但是大食商帮尊重安西都护府在西域的主权,也尊重安西都护府在疏勒城的掌控权力。

所以大食商帮愿意与安西都护府和平共处,并且与唐人分享部分的商贸利益。

韦新田对大食商帮的代表非常客气,他表明,安西都护府也希望能够和大食商帮和睦共处,只要大食商帮不要做出破坏双方和平发展的事情。

大食商帮向韦新田保证,他们绝对不会做出损害唐人利益的事情。

韦新田依然非常客气,表明,既然如此,安西都护府愿意与大食商帮和睦共处,不会主动挑起双方的战争。

大食商帮对于韦新田的回应是很满意的,他们觉得唐人还是非常上道的。

如果按照韦新田的回应,唐人应该不会轻易做出损害双方利益的事情,至少不会对大食商帮发动战争。

于是大食商帮继续着他们的商贸,继续关注着唐人的行动。

疏勒城每日的贸易仍然在进行着。

而且从这两个月来,疏勒城的贸易体量明显地增大。

这首先当然是因为疏勒城是从大唐西域进入中亚的最后一站,所有大唐和大食帝国往来的商旅都要经过疏勒城。

但是根本原因在于两个。

第一个,随着安西都护府剿灭西突厥,而后又攻灭吐蕃王朝,将整个西域纳入统治,西域的秩序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安西都护府攻灭西突厥汗国和吐蕃帝国之前,西域的势力基本是三足鼎立,西突厥、吐蕃、唐人轮番掌控着西域。

三方力量的轮番坐庄,自然影响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商贸。

毕竟不稳定的国际环境对于商贸往来的影响是最大的。

尤其是三方经常爆发战争,只要战争爆发,西域的商贸活动就会中断。

而在西突厥汗国、吐蕃帝国控制陆上丝绸之路的年头,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毕竟这些民族并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他们占领了陆上丝绸之路,想着的就是敛财,就是向往来的商客征收重税,力图获取更大的利益。

而随着安西都护府将西突厥汗国、吐蕃王朝都攻灭,安西都护府彻底地掌控了整个西域,也彻底地掌控了陆上丝绸之路。

安西都护府在陆上丝绸之路建立了秩序,让往来的商客可以更加顺畅、更加安全地进行贸易。

稳定的环境对于远途商客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秩序建立和夯实,这条商道上的商贸往来自然变得繁盛。

疏勒城商贸体量往来的增大,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大唐开放关禁。

大唐帝国从半年前开放玉门关的关禁之后,每天都有大量的商旅涌出关进行贸易活动。

大唐帝国与华夏历史上其他帝国一样重农抑商,对于商贸往来之事是抑制为主。

毕竟在讲求稳定的农业社会之中,并不需要促使资源高效配置的商贸活动。

相反的,商贸活动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会造成物价的波动,造成贫富分化等。

但是随着安西都护府的扩张行动,商贸的行动成为安西都护府扩张行动的一部分。

商贸对于农业秩序不利,但是对于帝国的扩张却是有利的。

商人商旅逐利的本能能够帮助安西都护府向着更远的地方去征伐。

所以安西都护府促使大唐朝廷开放了西边的关禁,让唐人可以涌出玉门关,向着中亚、乃至西亚展开贸易行动。

对于大唐朝廷来说,开放关禁,在西域兴商贸之事,有利于大唐帝国境内缓解人口压力,让大量失地的人口可以到西域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

于是在大唐帝国开放玉门关关禁之下,涌出西域营商的唐人商旅越来越多。

唐人原本传承着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不愿意远赴关外营商,但是随着安西都护府的推动,唐人商旅出关的人数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