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0、受罚

沈长安碰了碰沈奶奶的手背,孩声孩气。

“奶奶,长安没事,您别担心了。”

“长,长,安,好……笋子(孙子)。”沈奶奶艰难发音。

一番折腾,总算稳定下来,已经是酉时末刻。

沈长安几乎一整日没吃饭,从奶奶屋子出来,沈大娘紧皱起的眉头也没松展,不过口头上软和些。

“锅里闷着饭和菜,自己去吃。”

“谢谢母亲。”沈长安朝她作揖。沈大娘别开头,走了。

沈大娘将饭菜都热在柴锅里,沈长安舀饭吃了一碗,吃到第二碗,沈大娘陪沈月点灯路过厨房。

沈长安端着碗,有点不知所措。

沈大娘脸色依旧不大好,她看了沈长安半晌,走进来,训斥道。

“去坐着吃,哪有站着吃饭的道理。”

“是。”沈长安恭恭敬敬回。

沈大娘往灶台里添了一把火,然后掏出一个半焦的红薯,掰开一半,一半儿给沈月,一半儿原是要给沈长安,想了想,自己吃。

“长安?”

半晌,沈大娘软和道:“听娘的话,好好读书。”

沈长安眼里含泪。

点头,轻声。

“嗯。”

他该为这个家着想,只是点头的瞬间,他想到了从前。

上一次,他只活到十四岁。

悲哀的如同观前的桑尾树,脱枝乃存。

他是遗孤,三九天寒被放在观前的石阶上,天灰蒙蒙亮,师父马尚道寻禅回观捡起了他。

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被父母遗弃,还是被贩子偷走中途出了变故被弃留青云观。

山上原本天亮早,马尚道归来见了他,抱起孩子,笑说,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道君父谁,入观青日现。莫道安何在,莫道安何在呀。

马尚道随口给他取名莫道安。

入定受礼成为了一名小道士。

当道士是一项技术活。

观里的师兄弟加上老观长、师父和隐林道长一共才十五个人,后续多了几个大学生,大家感情很和睦,至于那个梦,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莫道安养到七岁,入定修学,夏日担水砍柴,冬日扫雪生火。每日会做早课,上午陪师父接人待物,下午练剑,晚上听师父讲道,睡前三省今日事。

十岁那年,莫道安随小师兄采办后上山,山下来了一个节目组拍摄,道服打扮的两人被强行出境,师兄和莫道安演练了一套[两仪四象八卦拳]想拨弄开无理取闹的摄制组,谁知后来意外走红。

再后来,来青云宫的善信就多了,随之越来越多。

马尚道说,或许就这是弘道的方法之一吧。

莫道安十一岁,师父终于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得送他去正规学校学知识,将来取得一定认证的文凭,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得到领悟再回观中来修行。

户籍是之前就办理好的,至于学籍就难些了,历经波折一年多终于可以入学,就在山脚下的镇小学。在山上,师父和师兄们教过他天文地理、推演算术。以莫道安的知识程度,刻苦一点跳级到初中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

其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他都刻苦学习过它们的核心思想。如[鸡兔同笼]等基本算法。

还有天文坐标换算,政府有一年安排测绘局的测量人员来测道观基地面积,在观中留了四五天,莫道安从他们那里学到闭合导线、方位角等计算思想和方法。

以及有些方法古算法,思维有些顺,有些逆,到了学校,谁知正好用得上。

师父还让他背圆周率以提高记忆力,他八九岁时就能背到圆周率五百位以后,心算也很厉害,之所以他能和小师兄下山采购,就是带他去算钱以免小师兄被骗。因为虽然小师兄功夫很厉害,力气大,但是算术能力却一般,莫道安正好与他互补。

说到莫道安的丹青,是因为道观里供奉的[三官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基本是由他和另外三位师兄一起完成的。

莫道安的绘画兴趣很浓厚,尤其对山水画。因为在山上没事的时候,他常常爬到瞭望塔看云海日落,开始画得不好,师父耐心教导,大概因为兴趣的缘故,短期内颇有成效。

后来的校园生活枯燥又束缚,他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去的,上课、考试、复习、吃药,最大的乐趣是放假回观上山的那段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