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2章 董卓真的残暴吗

在叶林看来,汉末窦武、陈蕃被杀之后,汉朝的灭亡基本成定局,

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支,天子的废立完全由内宫所操纵,

而外戚宦官,此起彼伏争强斗狠:

比如孙程被废,外戚梁冀兴起,梁冀被杀而宦官单超又兴起,

汉朝的江山社稷都掌握在外戚宦官手中,人们怎么知道还有天子呢?

灵帝后的东汉如果不是腐朽透顶,怎么会让何进这类猪头主持朝政?

既然何进这类不入流的猪头都能担任大将军的要职,董卓作为还有点本事的人,乱天下自然在情理之中。

东汉的败亡,已经在悄悄进行了,董卓很凑巧的赶上了这个烂摊子,把这股潮流略微推动一下,就起了狂澜了。

所以叶林认为,东汉之亡,并非亡于董卓。

暴虐之前的董卓,有理想,有能力,有作为,有担当: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背景,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和军功从基层一步步崛起;

和东汉末年腐朽的尸位素餐官僚体系不同,董卓其实很想做一番有实际意义的大事;

董卓发迹于边鄙之地,其本人也被视为“蛮夷”,被主流士族集团排斥与鄙视;

董卓其实和吕布一样,是个单纯和纯粹的人,没那么多阴谋诡计,于是被一群鬼蜮伎俩的腐朽官僚戏弄;

比如说,董卓提拔公卿子弟为郎官,任用韩馥,刘岱,孔伷等为州郡的地方长官,结果这些人后来都成了造董卓反的骨干力量;

董卓其实希望达成武人与士人的和解,只因操之过急,却引来一片讨伐和背叛;

董卓心怀抱负想有一番作为,可是真正到了那个位置,却发现什么都做不了;

董卓不屈服于命运,渴望融入这个体制,和士人一起奋斗,却被腐朽的官僚体系,以及无情的现实撞的头破血流。

从此,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史书中耳熟能详的那个董卓。

于是董卓堕落了,从一个想效仿伊尹、霍光,做扶危济困的社稷臣的人,迅速褪变成了一个杀人大魔王。

叶林自然知道,史书里对于董卓残暴的记录不少,其实这只是针对董卓日后的行为和下场的辅助记载。

所谓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就在于此。

如果董卓能成为曹操那样的人,就算曾经做过很多不齿的事,史书也会客气点,这可能就是史书的惯例吧。

比如据记载,董卓聘请蔡邕做官,蔡邕生成身体有病不能应征。

董卓怒曰:“我能灭人全族”!于是蔡邕慌了,不得已出山。

特么这就是春秋笔法,纯属扯淡!不过是史家怜惜蔡邕的才能,掩饰蔡邕的过错,同时抨击董卓的残暴,事实远非如此。

比如董卓掌权初期,他也急于提高自己的声望并想借重用贤人来收买人心。

于是董卓任用公卿子弟为郎官以代替宦官,吊祭被宦官杀害的窦武和陈蕃,恢复被宦官禁锢的党人的官职爵位,征召名士,推举贤人为三公,

分别任用韩馥,刘岱,孔伷等为州郡的地方长官(这些人后来都成了造董卓反的关东联军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