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想了,肯定是这么回事!
郭汜即命人将京兆尹张时抓来,当面讯问。
很快人被押到跟前。
面对郭汜的质问,张时很不幸地错误判断了形势。
他以为郭汜已经处境艰难,因为援军不能抵达,很快就要败亡。于是大义凛然地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不错,我正是故意要李傕旧部继续追赶皇帝,还严令他们不追到皇帝就不允许回来。怎么样郭阿多,你体会到绝望了吗?
郭汜火冒三丈,大骂:早该知道你这厮暗通敌军!
他当场拔出佩剑,揪住张时发髻,对准其喉咙刺进去一剑,随后左右平转剑身,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就割了下来。
张时的首级被插在长矛尖端,立在清明门上,意在威慑周军。
张济认出是张时的脑袋,将消息告知了周易。
周易闻听京兆尹都被杀了,便猜测或许是长安城内部出现了动荡。如果情况属实,或许可以尝试组织一次进攻。
要不就试试呗?
试试就逝世。
他让高顺组织了两千人的敢死队,尝试进攻,结果在城下遭到密集的箭矢和滚木礌石的招待,损失数百,连块砖头都没啃掉,无功而还。
看来城内情况并不像自己预想的那样临近崩溃的边缘。
幸好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进攻,不然全军出击,怕是现在已经完犊子了。
小小的波澜过后,局面再一次陷入僵持。
但郭汜同样错误地判断了自己和对手的处境,并作出了极为不理智的举动。
或许是杀京兆尹杀出感觉来了,他又将尹府的属吏拖到城楼,通通斩杀,插在枪尖竖在城楼。
并命人向对面的周军喊话,声称若是周军不速速退兵,那么他就会把公卿大臣等一干人质分批次屠杀,让周易背负害死朝廷重臣的骂名。
不光如此,郭汜还让人质中怕死的一部分联名写关于请求退兵的信,遣人送到周军营地。
周易有些为难。
考虑到现有的大背景和环境、以及客观物质条件,作为一名汉末诸侯,最需要拉拢的,莫过于这些出身世家大族和贵族的公卿们,只有在这个圈子里名声好了,才有人才和名士愿意投奔你。
否则,以逆贼身份起家的周易,也不至于到现在为止,用的基本都是些女土匪、缺德鬼和二五仔了。
因此,在听说郭汜要杀人质时,他多多少少动了些退缩的心思。
不过,手下的二五仔们为他坚定了继续围城的信心。
这帮二五仔们,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人肉吃的,都有些上火,不但坚决反对退兵,更有甚者要杀死郭汜派来的使者,以此进行反威慑。
周易制止了他们,并说:两军交战不杀来使,我们千万别开了坏头。
而后又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郭阿多,我知道他固守不出用意何在。上次他派往河东方向的信使已被我全数截获,他想要的援军不可能来了。另外,他想用屠杀人质来威胁我,这毫无意义,因为我不在乎。
周易认为,自己的话也许能起到反刺激的作用,郭汜反而不会屠杀人质了。
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话竟然还有毒奶效果。
就在送走信使后不久,一名斥候骑兵神色紧张地回到大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告诉了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