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已经扩建过的洛阳棱堡,如今有内中外三环,外环城门布告板前,围了一群人。
在接受了当地庠序公共教育后的百姓,大多都能自己阅读求贤令的内容,不需要专人进行宣讲了。
人群当中,有一位十八岁的青年也在读着求贤令,喃喃自语:自古受命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看来周军人才急缺,正是有志者施展抱负的地方。
如果是过去,除了缺德鬼、二五仔和混不下去的流氓地痞,基本不会有人愿意投奔山贼出身的周易的。但现在他名声在外,又有皇帝在手,朝廷也重新安置在了洛阳,吸引力自然比过去强了许多。
而布告板前的年轻人看完招贤令后,不加犹豫地就去往河南尹府。
府前大门口早已排成长龙,都是有一技之长,想要搏功名的人。
有人进去喜笑颜开地出来,也有人垂头丧气。
毕竟求贤不是什么人都要,你起码专业技能要过关。
而年轻人也加入队伍,等排到他时,面试官桥瑁、鲍信和大卫左慈菲尔已经打起了哈欠。
桥瑁程序式地提问:你叫什么,哪儿的人,都会写什么?
年轻人行礼后道:小人赵咨,字德度,南阳人也。自幼博闻多识,善于辩论。
桥瑁来了兴趣:辩论?你辩一个我听听。
赵咨说:辩论需要有辩题。
桥瑁稍作思忖,说:我洛阳有白马寺,平日里百姓烧香进贡,虔诚礼佛,不妨就以此为辩题。你觉得礼佛有什么好处吗?
赵咨回答:完全没有任何好处可言。
此言一出,鲍信和左慈也瞪大了眼睛,尤其是左慈,作为道派人士,非常期待赵咨说些什么非常有威力的话来。
赵咨再施礼后道:番者,夷狄之教派耳,自明帝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五帝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番也。此时番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番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外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由此观之,外法不足事,亦可知矣。
三位考官,听到此处,都若有所悟,微微点头。不过桥瑁仍反问:虽是外法,但若是能教化百姓,不一样很好吗?
赵咨反驳道:而今河南百姓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番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天子,帝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而我言: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所幸当下外法尚不风靡,倘若有朝一日为政者趋之,必致浮屠害政,桑门蠹俗,风惊雾起,驰荡不休!
左慈感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得太好了!
最后,赵咨以一句十分通俗而又响亮的话作为总结、以及情绪的宣泄ash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