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1章 辩论家上线

有感于手下全是一帮能征善战的猛男二五仔ashash其实很多也擅长文职工作,但外事不是随便哪个干过主簿或是书吏的猛男轻易能够胜任的。

因此,周易果断决定,火速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不过求贤令怎么写,也是有学问的。

求贤令这种文体,还有发布求贤令,征招天下贤才这种行为,古来有之。

除了格式以外,还有内容的要求。

正常的求贤令是什么样的呢?

求贤作为一项诏令,却不能只是求贤,一味求贤,那是寻人启示。

正常的求贤令,首先要向民众传达求贤者的正确的治国理念,要传达国家正确的思想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传递出正能量。

其次,还要诏告天下,我们是正义之师,正义之国,行的是正义之事。不然,贤才找你干啥,弃明投暗吗?

最后,才要告诉大家,我们要找的,是德才兼备的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算得上贤,这一点,从古至今,从不打折扣,因为历代君王都是这样干的。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就曾发布过求贤令,还连发了三道。

前两道诏令,直言只有要本事,做坏事的也要。

第三道诏令更是直白,声称真有能治国用兵的才能,品质败坏都行。

不能不承认,曹操的这三道诏令,有其当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紧迫情况。

正逢乱世之秋,生死存亡之时,唯才是举,也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前提。

而且,其初衷也是为了网尽天下名士,为治理乱世之能臣。

但是,曹老板却干得太露骨,甚至偏颇了。

三道招贤令,弄得时人三观尽毁,而本来德字排第一的招贤令,从曹老板起,一下子就变成了无德之人的遮羞布。

从此后,历朝历代那些想称王称帝的人们,都不用再考虑什么名不正言不顺,拿曹操举例子就行了。估计,曹操也没想到,他的三道惊世骇俗的招贤令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真正是遗害千年了。

古人有云:德不胜位,必有殃灾。曹操的三诏令,虽然在短时期内,找到了一些治国的歪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等于用撤硕的砖头盖房子,他所建立的魏国政权,是有很大的瑕疵的。

所以,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牢记,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贤才ashash

个屁!

周易想的是,自己就是顶着个逆贼名头上来的,全凭二五仔打天下,还使过那么多缺德伎俩,完全没有道德负担,大不了就照着曹老板的抄一份得了。

而且他抄求贤令还有个好处,那就是曹操的求贤令,是210年发布的。现在是195年。

因此,周易亲自起草了曹老板的求贤令,并在自己势力境内发布了: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