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刃卡进木头缝里了。
场面一度显得十分尴尬。
这时候还是左慈会打圆场:“将军息怒,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谁会想到张济叔侄会突然反戈一击啊。”
有些话周易就不好意思说了,其实他早有几分预感,也派吕布去盯了。但人都有个懈怠的时候,这几个月的工作重心又放在巨炮的研制上,一不留神叫人趁虚得逞,也挺无奈的。
在这种时刻,有一个人总能保持冷静。
董昭建言道:“虽说张济全军叛逃,但不应当影响我们原有的计划,甚至可能对我们还很有利。”
“此话怎讲?”
“张济仅仅是携兵马叛逃,一未纳投名状、二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他乍一投奔,袁术必会起疑。我们应当趁他们刚刚叛逃,甚至于被袁术猜忌的时候果断出手,一举拿下南阳!”
周易脑中顿时明澈了许多:“公仁此话有理!”
“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董昭说:“毕竟是整整一个军叛逃,而且还带走了原本只属于我们的火器。如果硬打,有可能会两败俱伤。”
周易问:“那公仁的意思是再等等?”
“主公上次拒绝将太原、上党两郡交予袁绍,袁绍很可能不日与我们反目。我们拖不了那么久。”
周易明白,无论再强大的势力,也很难应付两面受敌。就好像打星际,双方都是二百人口,你上菌毯被人龙狗毒爆一包也就玩完,更不用说一打二、两百对四百人口了,实际还远远不止。
其他将领也明白这个道理,便问董昭:“既然如此,军师觉得应当怎么办?”
董昭给出答案:“找人帮忙。”
“找人帮忙,我们能找到谁来帮忙?”
“只有他。”
“哪个?”
“曹操。”
曹操与周易同为袁绍的附庸,如今又是接壤,并且关系还不错——至少眼下还不错,因为刘大耳还在他旁边,他不太可能与周军翻脸。
如果许以利益,他或许会愿意出兵支援,即当炮灰。
周易听罢董昭的解释,觉得也只能如此,当即写了封亲笔信,命人送往陈留。
数日后,曹操收到了周易发来的信件,看了一遍,发现这个过去很风光的司隶校尉,居然被手下人搞了。不善于情绪管理的曹老板,当时就发出幸灾乐祸的咯咯笑声。
继续往后面看,周易邀请自己共举大军,攻打南阳,事成后平分该郡土地。
“奉孝,你怎么看?”曹操将信递给郭嘉。
这个今天看起来依然很肾虚的年轻人接过信,扫了一眼,只说了一个字:“去。”
曹操抿着嘴,没有回应。
郭嘉慵懒地撑着茶几托着腮说:“主公是觉得我们正准备打徐州,却分兵去攻打兵多将广的南阳,得不偿失对吗?”
曹操点点头,但始终不肯说出一个“对”字。他素来不喜欢对其他人说“对”字。猜对他的心思并不是不可以,但他绝对不会承认你猜对了,这是他一贯有之的习惯。
郭嘉接下来说了一番话,打动了曹操。并且他的这番话证明,智者之间总是有很多相似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