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刚刚归附的荆州,也有过千文人士子前来。
而南中这等蛮荒之地,也有一两千人。
饱经战乱的汉中之地,更有接近四千人。
其余各地郡县,人数多少不一,但都十分积极踊跃。
赞完陈寿,刘善又道:看来,这次月旦评,应该会有些看头了。你这边,诸多事务可都准备好了?
诸葛瞻连忙道:都准备好了,只等陛下圣谕了。
刘善点点头,道:这段时间,辛苦思远了。
短短几个字,却感动得诸葛瞻一脸激动,连忙摆手笑道:臣子本分,哪敢言苦?
一君一臣,你一言我一语,不多时,便行到了刘善的御书房中。
现在的御书房,没了先前那些华丽的布置,也已将跪坐的木案换作了太师椅和书案。
书案之后,是一排并不奢华但却十分实用的书架,一卷卷竹简,都贴了标签,放置在其中。
刘善坐到太师椅上,随手拿起案上的一本书册。
这书册自然是将作营按他的指示,用新造的纸张裁订的,大小与后世的书籍差不太多。
拿着这样的书册,刘善活脱脱像个喝茶看报的办公室老领导,终于有一点熟悉的感觉了,
翻了翻书册,便递给恭敬站在他书案前的诸葛瞻,道:思远,这是最近思索出来的一套选拔人才的新方法,你且坐下看看。
选拔人才?
看着这本从未见过的新鲜物,诸葛瞻面上满是惊叹。
比起那笨重的竹简,这书册不仅轻薄太多,而且可供书写的地方也大大增加了。
书册面上,用黄帛作封,帛上自上而下竖写着科举制。
看到这三个字,诸葛瞻自然有些不明就里,不由退后数步,坐到刘善御案正对的那把太师椅上,小心翼翼地翻开帛封,便见里面工工整整写着密密麻麻的小隶。
看字迹,应该是张牛代笔的。
诸葛瞻带着满腹疑惑,细细读着。
越读,诸葛瞻脸上疑惑之色越浅,而震惊之色,却越来越浓。
盏茶之后,诸葛瞻才将这一册厚不过十页的书册看完。
掩卷之后,诸葛瞻不由长长深吸了口气,一时竟没任何反应。
刘善见他如此,不由好奇道:思远,你可有话说?
诸葛瞻这才双手紧紧捧着书册,缓缓起身,恭敬地往刘善案前行了数步,突然双膝一软,轰然跪在地上,朗声道:陛下真乃千古一帝啊,此等选才之法,简直妙不可言也。臣佩服之至。
说完,诸葛瞻手捧书册,直接以头抢地。
刘善没想到自己抄袭的一套选拔人才的方法,竟能得诸葛瞻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