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
在高平陵事变之际,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
不过,他们这三叔公性子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是一位令时人敬重的道德君子。
虽然参与了高平陵之变,但那毕竟是为了帮助司马家渡过生死存亡的关口。
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萌生了引退之心,后来也未曾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
如今,司马孚被封长乐公,早已闭门谢客,再不问朝堂之事。
因此,整个司马家族的担子,全部压到了这两个年纪还不到三十的年轻人肩上。
偏偏他们的老子司马昭,吐血三升而亡后,留下这偌大一个烂摊子给他们。
可想而知,他们兄弟二人背负的使命有多沉重。
一个行差踏错,便是灭门之灾。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司马炎,比起司马昭,对朝政的把持更严厉了不知道多少倍。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为了稳固司马氏的地位。
但从另一方面说,此刻的司马炎,实在是很不自信。
毕竟,年纪还不到三十的司马炎,在朝堂威望,差了司马昭不知多远。
本来就是在玩火,现在算是直接坐在了火炉之上。
现在就看司马炎的屁股经不经烫,会不会引火自焚了。
夫君,事已至此,多想无用,不若振奋精神,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咱司马氏在大魏经营这么些年,这天下,还翻不过来。
眼看着这一对难兄难弟彼此都有些恍神,一旁的杨艳摇了摇司马炎的臂膀,温声提醒道。
司马炎听到杨艳这犹如天籁银铃般的声音,立马回过神来。
转头向杨艳轻轻点了点头,然后神色一震,对司马攸道:二弟,你大嫂说得对,这大魏天下,有我司马家族顶着,还翻不过来。咱们这就召集众臣,升堂议事。
司马攸闻言,也是神色一凛,重重点头,对司马炎夫妇道:一切便听大兄大嫂的。
说着,向二人抱了抱拳,便荷甲带戈,转身出了晋公府,安排去了。
他刚出府门不久,便遇着急匆匆赶来的羊祜、裴秀、荀勖。
他们三人,显然也已知道夏侯一族逃离洛阳之事,连忙赶往晋公府见司马炎。
三人与司马攸打了个照面,略微寒暄了两句,便径直入府,来见司马炎。
正六神无主的司马炎见到三人,顿时便像没奶的孩子见着了亲娘,慌乱的情绪,瞬间安定了许多。
连忙挣开杨艳的玉手,快步迎到门口,欢喜道:三位快快进来,快快进来,我正有要事相商哩。
这三人,虽然家族名望不及司马氏和夏侯氏这样的大家族,但也是豪门出身,背后所代表的,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他们这三大家族,现在与司马家族现在已是休戚与共,一条绳上的蚂蚱,哪个倒了,都必受牵连。
因此,三人也满面焦急,看到司马炎迎出门来,哪敢托大?
连忙拱卫着司马炎,入得府中,往议事庭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