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钟会这颗棋子,终于要往棋手的方向迈进了。
当钟会主动发出的第一封情报,乘坐飞鸽航班抵达蜀中刘善的手上时,已是腊月十四的正午。
再过一日,便是腊月十五,刘善决定举行封禅大典的日子。
刘善细细看完钟会在信中所书,由衷地为他赞叹了一句。
短短三个多月,不仅把曹魏局势搅得个天翻地覆,还把废帝曹芳、名门夏侯氏、羊氏等全部拖了进去,当真是大手笔、大手段、大谋略。
这样的人,作为一颗棋子,试问又有几人能够做他的棋手?
自己在下一盘大棋,而钟会又何尝不是棋子变棋手,也在下一盘大棋呢?
只是,自己现在的棋盘是三国天下,而钟会的棋盘,却还在曹魏一国。
至少目前来看,自己还是占了先手先机的。
如此想着,刘善的脸上便漾起意味难明的笑容来。
陛下,孙吴的使臣,已经到了京城了。
就在刘善拿着那张帛书畅想以后与钟会对决的场景时,诸葛瞻已来到他的跟前,恭敬禀道。
据前方情报,孙吴使臣在鲁王孙俊的带领下,共计三百余人,护送着镇军大将军宗预的遗体,过荆州,经三巴,终于顶着寒风来到了成都。
刘善的思绪从钟会的情报中收了回来,望着诸葛瞻,面色一肃,沉声道:既是孤的镇军大将军回来了,孤当亲去迎候。
说着,豁然起身,便叫张牛伺候衣冠。
镇军大将军宗预在蜀汉朝堂的地位虽然比较尊崇,但其实,以他的品阶,还够不上让皇帝出迎的地步。
诸葛瞻本想出言劝谏,但见刘善言辞切切,不容劝阻,知道多说无益,只能埋首应命,陪着他一起行出皇宫。
刚出皇宫,宫门口已自动聚集了三十余号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
众多官员一见皇帝陛下出了宫门,便即恭敬行礼。
礼毕,郤正才出列,沉声禀道:陛下,镇军将军回来了,臣等,当去迎候。
其余臣僚也连忙同声禀道:陛下,臣等,当去迎候。
刘善看着这几十个文武官员顶着寒风,眼有泪花,心中莫名一阵感动,连忙点头道:同去同去,与孤同去。
说着,刘善对樊建、胡济等几个上了年纪的官员招招手,温和道:外间天寒风大,你们腿脚不便,就请入辇坐着吧。
右骠骑大将军胡济已经年过七旬,而樊建也已年过六旬,都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儿,单薄的身子站在宫门前,不住瑟瑟发抖,刘善看着的确不怎么忍心。
但即便有皇命,几位谨守规矩的老臣哪肯上辇就座?
刘善见叫不动他们,干脆从车辇上跳下,直接将几人轰了上去,反倒是自己带着文武官员,在龙辇前徒步而行。
在众文武大臣看来,如刘善这等不拘小节的皇帝陛下,古往今来,怕是绝无仅有了。
偏偏他们也不觉得刘善此举是破坏了帝王规制,反倒感觉这样的皇帝陛下体恤臣下,知道疾苦,当得起千古明君的美誉。
刘善哪管众人什么心思,素来喜欢锻炼的他,早已将徒步行走也当成了自己的锻炼必备项目,让那几个老臣坐自己的龙辇,也不过做个顺水人情罢了。
一路缓行,即便寒风呜呜,沿途竟也有百姓听说宗预的遗体被运回来了,陆陆续续走出房屋,走进寒风,走上长街。
跟在刘善带领的文武官员之后,一直往成都东门行去。
初时,跟随的百姓不过百人。
但越跟越多,不到片刻,便已过千之数。
等到距离东门半里之地,已接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