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3章 玻璃制法

翌日清晨,御书房中。

昨夜成都城内外发生的一切,已尽数被龙影卫搜集整理后,由秦仲亲自放在了刘善的案头。

此刻,他正吃着新鲜出炉的花卷,喝着白米粥,慢悠悠看着分门别类梳理好的信息。

当看到习隆和向充领兵围了颐和圆,探望东吴鲁王孙俊,却被这些吴国狗腿子拦在门外,指着那具早已僵硬的尸体兴师问罪之际,刘善一口稀饭差点没从嘴里喷出来。

不用多说,这些指鹿为马的东吴崽儿,铁定已被忽悠瘸了。

剩下的,便该是他们来与自己扯皮了吧。

悠哉乐哉看完了秦仲呈上来的所有情报,刘善的白米粥和花卷也吃完了。

抚摸着七分包的肚皮,简单活动了下筋骨,刘善又拿过一本用宣纸装订的书册。

书册封皮上,竖着写了走进大汉科学(肆叁)几个并不怎么美观的隶字。

这笔迹,自然是刘善的。

经过三四个月的学习,他已经初窥了隶字的书写门径,寻常写写,倒也不怎么困难。

只是美观度,却要比朝中那些文官差了许多。

此刻,刘善翻开书册,扉页上,明明白白写着玻璃制法四个大字。

原来,这本书册,乃是刘善对玻璃制作之法的复盘和记录。

其实,在中国古代没有玻璃这东西。

倒是有与玻璃比较接近的琉璃,它来源于陶瓷的上釉,杂质多,不透明,并非现代意义所说的玻璃。

世界上最早记载的玻璃,是在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一位制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看到陶盆里有一块专亮晶晶的东西属。

这位聪明而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意外发现的晶体。

他仔细分析陶土里的成分,一次次试验烧制,终于搞清了这亮晶晶的东西是沙子和苏打混合物烧成的,这就是后来的玻璃。

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所有的玻璃技术都来自西方国家,中国对玻璃技术基本没有贡献,不要说教别人,就是自己都不清楚。

但中国古代没有玻璃,却并不代表制作玻璃这种东西有多么困难。

身为化学硕士,刘善知道,即便是穿越前的那个时代,玻璃的制造之法和古代也没有本质的差别。

无非是将砂子(二氧化硅)、石灰石(碳酸钙)、纯碱(碳酸钠)加在一起熔融后冷却。

这种方法,与中国古代制作琉璃的方法异曲同工。

刘善自然是结合前世所学,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研究出了一套最为高效合适的玻璃制取之法。

其实,以大匠堂现在的研发能力和国营工厂的生产能力,只要刘善给予他们一些提示,造出玻璃也只是一两年的时间,根本不需要他这堂堂皇帝亲自操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