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刘善看来,一两年的时间,对于高速发展的蜀汉实在太宝贵了。
但凡他能想到的,目前蜀汉的能力能够造得出来的,他都绞尽脑汁设计了出来,再交付大匠堂研制验证。
将作营改制成了大匠堂和各种国有工厂,而大商堂有麋氏的代管经营,蜀汉出产的许多新鲜物什,只要不涉及国本的,都先满足蜀汉人民生产生活所需,再远销曹魏和东吴。
利用这些时人从未见过的稀罕物什,很轻易便从曹魏和东吴那些官宦富贾手中,换回源源不断的钱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蜀汉,粮仓丰满,府库充盈,蜀地百姓总算是过上了难得的安定生活。
新政已然铺开的朝堂,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身为君主的刘善却明白,这安宁的生活,只是暂时的。
现在曹魏和孙吴已经联手,多则三五年,少则明年开春,定然会卷土重来。
如今,刘善唯有抓紧这短暂的喘息时间,尽最大所能,一方面壮大蜀汉国力、军力、民力。
另一方面,却是想方设法在敌国境内挑起内乱,白白耗损他们的国力。
如此这般,双管齐下,敌弱我强,蜀汉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若能闷头发展个两三年,刘善有十足的信心,只要自己令旗一举,统一八荒,不过是弹指挥间的事情。
正因为有这样深远的谋划,所以刘善最近,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半炷香的功夫,刘善便将玻璃制作之法写就。
在一旁磨墨的张牛看到刘善在册子上写出的一串串数字、术语,眉头不由皱成了个川字。
以他的文化水平,刘善写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却只能满脑子的星星和问号了。
眼见刘善将亲自制作的鹅毛硬笔放到笔架子上,用嘴吹了吹还未干透的册子,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张牛笑嘻嘻地问道:陛下,这玻璃,可有什么用途么?
也不怪他有此问,刘善写这玻璃制法已有两天,只注明了制作之法,却没谈及有何用途,张牛已有这疑惑很久了。
刘善见张牛一脸懵逼,神秘一笑,反问道:老狗,现在咱们覆窗用的,是什么?
张牛闻言,不由抬头望了望远处紧闭的门窗,贱兮兮地笑着道:陛下这是考较老奴哩,咱们宫中覆窗的,都是上好布帛,既不透风,还能保暖哩。
的确,在本来的历史上,正经的纸张都没出现,宫廷和豪门大户用来蒙窗子的,自然便是昂贵的布帛丝绸之物。
这样的窗子,虽然看起来高端奢华上档次,但毕竟造价太高,又不耐用,在普通百姓中间,根本就是奢望。
刘善闻言,笑着道:孤发明这玻璃,又薄又硬,还是透明的。用这玻璃蒙窗子,不仅能够避风挡雨,还能清晰地隔窗观景。只要不受巨大外力破坏,用个几十年上百年都能依旧如新。
听到刘善说得这般神奇,张牛顿时瞪大了眼睛:用个几十年上百年都能依旧如新?不仅能够避风挡雨,还能清晰地隔窗观景?
刘善对张牛这样惊奇的表情早有所料,闻言重重点头,又道:那你可知,现在蜀地人们梳洗打扮可有什么参照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