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饭的时候,毕佳花便说毕佳兰不在家,毕顺明便想着出车之前先去找一下毕佳兰。
毕顺明到了耿少卿家,站在院子里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想到昨天晚上那些人的猜想,顿时火冒三丈,冲着门口喊道。
“毕佳兰你给老子滚出来,你一个女娃子,跟一个男的整天在一起,你要点脸行不行?”
此时毕佳兰正在最里面的屋里收拾打扫,听见他的声音,先是一愣,而后又想到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毕顺明便一直局促不安,包括她故意忽视掉的他的眼神,充满了疑问和好奇。
毕佳兰放下扫帚,走了出去,她看着暴跳如雷的父亲道:“爸,你找我。”
“你在这里干啥子?你在这挣啥子钱?那个外地人在哪儿?你喊他出来?”毕顺明一边说着一边朝屋里望,但是始终不敢往前走一步。
“他不在,去县里去了。”毕佳兰早就看穿了毕顺明的心理,但是她不想这么直接的告诉他,因为告诉他就等于是原谅了他那天给她的一顿暴打,现在的毕佳兰没有这么大度。
“你们到底要搞啥子?你妈那个人眼睛里只有她儿子,她巴不得把你们三个都嫁了,她就好拿你们的彩礼给她儿子接媳妇,生孙子,然后她嫁到我们毕家的使命也就算完成了。”毕顺明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但是你也不想让我去读书呀?”
“读书要花钱,你外公现在也走了,一家人全靠我一个人工资养活,你们都要读书,那我们吃什么?”毕顺明说起来都觉得自己肩膀上抗了一座大山。“现在上面三天两头搞改革,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你不读书家里多一个人挣钱,我的压力也小很多。”
“爸,你也认为读书没用?”
“不是没用,现在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是供不起呀。”毕顺明快有点编不下去了。
“我没有要你们供,我每个月还给你们拿钱。”
“但是你这个钱是不是干净的呢?是怎么来的?我不知道呀?”
“爸,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们家里有困难你没有想帮一下,跟一个完全不知来路的人一天瞎整,你图什么?”
“你这是质问我没有将赚钱的生意告诉你吗?好,我现在就告诉你,我们准备养蚕。”毕佳兰说完静静的看着耿少卿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养蚕?那个能赚什么钱?我就说你俩是瞎胡闹。”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跟你说的原因,你去上班吧,我的事不用你操心,每个月给家里的补贴我会按时拿给妈的。”
还不等毕佳兰说完,毕顺明已经失望地转身离开,他以为他们找到什么挣钱的方式,结果竟然是养蚕,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将毕顺明笼罩着。
毕佳兰看着父亲被失望笼罩着的背影,发出一阵苦笑,当她准备继续回去收拾的时候,才发现院子外面的田埂上多了很多的“观众”,他们窃窃私语着什么。
毕佳兰看了他们一眼,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拿起一把弯刀朝后山走去……
临近中午耿少卿骑着那辆破破烂烂的自行车,兴高采烈的赶了回来。
“这么快?怎么样?”毕佳兰正坐在饭桌前喝着凉水,啃着红薯,听见自行车的声音,赶紧起身跑了出来。
耿少卿满头大汗的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不管不顾的从毕佳兰的手上抢过水杯,咕噜咕噜的喝了起来。
“慢点喝,慢点喝。”毕佳兰一面说着一面跑进屋,拿出一条毛巾,搭在他的肩膀上。
耿少卿拿起毛巾,擦了擦脸,看着院子里堆放着的竹子和圆木,望着毕佳兰充满期待的小眼神,笑了笑说道:“这些都是你自己弄的?”
“你先别管这些东西,你那边怎么样?是什么情况?你倒是说呀。”毕佳兰急得都快要跺脚了。
耿少卿只是笑,也不说话,将自行车后面的一个小盒子卸了下来,端着盒子便朝着屋里走去,毕佳兰紧跟其后。
“到底是什么情况呀?你是要急死我吗?”毕佳兰围着笑而不语的耿少卿转圈。
耿少卿打开小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的放着几张纸,纸上还有些像芝麻一样的小黑点。
“这就是蚕种吗?”毕佳兰惊喜的看着耿少卿道。
“这里有六张蚕种,按照今年的市场价五角钱一斤,一张纸大概能收四十斤左右。”
“一张纸能卖二十块钱?六张纸就是一百二十块钱?”毕佳兰惊呼道。
“这不是我的目标,我希望咱们一张纸能产至少五十斤蚕茧,那样一张纸就能多卖五块钱,当然这六张纸我打听了一下,大概需要直径15米的大簸箕二十个左右,后面还需要帮蚕做蚕山,还需要大概一两百斤的桑叶,各个阶段需要的蚕药我都买齐了,怎么用技术手册上有,你该看了吧?我们最后的收益怎样就看养得怎么样了。”
“这个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大簸箕需要二十个,如果花钱买可能需要二十块钱左右,今天蚕种畜牧站赠送,蚕药花了五块多钱,桑叶必须要新鲜,所以需要每天去,刘书记说了镇上所有的桑叶我们都可以去采。”
“现在就是簸箕,这个我能做,我教你,我们两个最多十天就能做好。然后开始做蚕山,蚕山的话需要收麦子的时候去收购一些麦秆,时间上也刚刚好。”
两人正说得热闹,耿少卿被门外的吵闹声吸引,转身看着门外,此时院子外的田埂上突然多了许多的村名,大家都好奇的盯着他们。
“各位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你们有什么事儿吗?”耿少卿走出门,皱着眉头,指着叽叽喳喳的村名们问道。
毕佳兰也端着蚕种来到屋外,大声说道:“我们要开始养蚕了,你们谁家有好的麦秆,我们收,两分钱一斤。”毕佳兰站在门外大喊道。
“养蚕?佳兰,那玩意可赚不了钱。”
“是呀,现在谁还养蚕呀,费力不讨好的玩意儿。”
“哎,还以为他们做什么呢?竟然是养蚕,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门外汉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