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之前在秦国做的事情有目共睹,秦王也没有遮掩的意思,将异人的功劳明明白白的摆在台面上,朝中有不少人因为各种情况选择了支持异人。
有因为秦王交给他的任务每次都完成的很好,所以的确认为异人有这份能力的;有因为异人的改革而吃到红利,和异人的利益相关联所以想让异人更上一步的;也有觉得异人性格软弱,等到他继位能有机会攫取更多权利的,众生百相,不一而足。
但是朝臣们虽然心思各异,但是秦王稷还活着呢,最终还是要由他来做决定。正因如此,秦王面前有不少人都在积极表现,希望能被秦王看重。而一直守在秦王身边的异人却因此成了他们心里最碍眼的一个。
异人在最近简直烦不胜烦,无论在哪里都有奇怪的眼神盯着他,动不动就有人来他面前说些意有所指的话。本来就因为大伯去世而不好的心情愈发恶劣,一向与人为善、不喜欢说重话的他都怼走好几个来他这里阴阳怪气的人了。
如果说异人在太子死后没有想过太子之位那肯定是骗人的,但最多也就是到:哦,我有机会了。这样的状态,既不兴奋激动,也并不迫不及待。心里虽然算是知道这件事,但是注意力还是在大伯死亡的事情上。
因此异人看着他的那些叔叔们迫不及待的样子挺心梗的,又不好说。但是要让他动员起来去和他很喜欢的兄长,已故太子的儿子赢傒;或者是他自己的父亲去争太子之位,他又不愿意。
也许是因为出生优渥,又小小年纪就展示出了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所以早早就被保护起来,从没有吃过什么亏的原因,异人有种纯粹的天真。他不乐意像那些情况明明已经逐渐明朗,却仍旧因为不甘心而手段尽出的叔叔一样去争取太子之位。
秦王其实也有点苦恼,太子一死,当年被压在心底的,对异人的期待又浮上心头。但是仔细想了一想之后,他又不得不遗憾的暂时压下了这个打算,转而在他自己的儿子里挑来减去。
秦王自己年近六十,异人十四的年龄的确比之前要好很多,甚至有着其他人的支持,异人甚至都不一定会落到太后掌权的地步。但是就他这些年的观察来看,异人太心软了。暂且不谈异人继位后能不能继续兴兵一统,就是朝中的大臣,他也怀疑异人能不能压的住,别直接被架空了才行。
想到这里他不经有些后悔,因为之前没有想到异人有机会登上王位,所以把异人教的软了些,虽然做辅臣能很好的减少王上的忌惮之心,但是如果作为决策者就是很大的不足了。要是他有足够的时间就好了,能掰一掰异人的性子,替他将来继位铲平一些障碍。
秦王室以前可是有过王上将得用的朝臣全都殉葬了的前例,区区铲除一些新王继位的障碍什么都不是事。但是如果新王是异人可能就不能这样做,异人心软又品行高尚,八成会拒绝殉葬之事。这种时候秦王才会遗憾他们把异人教的太好了。
其实关于太子之位,秦王稷其实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虽然他底下的儿子水平差不太多,但是安国君有个好儿子啊,有异人辅佐,安国君可以算是最好的选择了。而且说不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广博,异人能出现改变,成为一个合格的秦王呢。
但是秦王压住了没有说,因为安国君不是他兄长,单凭他自己八成是坐不稳这个太子之位的,需要他的一点帮助,刚好趁着还没有确定下来,看看都有些什么人起了心思,到时候一起清理。
秦王希望自己能活的久一些,能给他多一点时间去教导儿子和孙子。不过就算他没有多少时间了,有了安国君的缓冲,再改变之前对于异人的教育方向,他相信将来异人也能将秦国更加的发扬壮大。
太子之位迟迟未定,诸位公子难免有些躁动,觉得是前朝的这些人选都不合秦王的意见,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异人对于这样的环境颇为不适应,已经开始想找理由出咸阳了。诸公子都知道异人虽然是安国君之子,但速来不受宠爱,所以竟然也有来拉拢他的。
异人觉得自己不蠢啊,这些在他面向开白条的人到底是怎么想到,他支持自己的父亲,不管他受不受宠,好歹是个嫡宗。而且安国君其实是来找过他的,毕竟他们算是住在一起的,对于异人的名声和在秦王心里的地位,他是心里有数的。
但也许真的是父子相,异人不愿意演戏争取太子之位,安国君也不愿意通过表现他对异人的宠爱来争取秦王眼里的分数。安国君一来就是开诚布公的条件交换,他问异人愿不愿意挂在华阳夫人名下,如果他成为太子,那么异人就是名正言顺的嫡子,而他和华阳夫人十余年无子,就算有孩子,十四岁的年龄差也基本保证了异人的地位不会被动摇。
异人拒绝了,他的母亲只有一手带大他的夏姬,他不想认任何其他人做母亲。而且他也不认为他需要认一个母亲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他对于管家管的井井有条的华阳夫人有尊敬,但是其他的就没了。
“你真的不再想想?”
“再想我也是这个回答,父亲。如果我挂到华阳夫人名下,若你们真有了儿子,我就成了你们心爱孩子的绊脚石;若你们一直都没有儿子,我难道就不是您的儿子了吗?若论能力,我自信不会输于任何一个人。”
“你就不怕我让其他人成了嫡子吗?”
“谁我都不怕?华阳夫人不会愿意选择有比较强力母家的孩子,还要与他们的亲生母家相争;倘若是母家势弱,还是那句话,我自信不会逊色于任何一个人。您虽然宠爱华阳夫人,可我却从未见您为了华阳夫人做出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最后他们还是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安国君走的时候心情到是很不错。他之前觉得夏姬性格强势,异人性格软弱,他的提议既可以避免异人受夏姬影响太大,又可以安置好心爱的女人,异人应该是不会拒绝的。
但是现在虽然异人拒绝了,但是他看到了异人坚定不受亲近之人的影响,夏姬也非常懂事的没有干预过他们之间的交流,觉得异人并不如他印象中的软弱,有自己的主张和信念,清高这方面甚至还有点像他,自然心情不错。
而后面的异人趁着没人看见,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觉得安国君跑来找他这件事绝对没有跟华阳夫人商量过,不然华阳夫人绝对会阻止的。安国君不关心所以不清楚,但是管家的华阳夫人对于异人和夏姬之间的感情是很清楚的,异人又不是没有依靠没有势力,不找个强力干娘就没有竞争力,她这么强行收个儿子,是结恩呢?还是结仇呢?
安国君就是想得太好了,可能是因为华阳夫人管理的太好了吧,他难道还真的以为他的后宫一家亲吗?而且说起耳根子软,最软的就是他自己好吗?他也不想想他都稀里糊涂的答应过华阳夫人多少次了,也就是还留了一点清明,外加华阳夫人也确实没有提过太过的要求,所以他才没有包揽到他做不到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俩没谈拢的消息传出去了,其他公子也开始蠢蠢欲动的开始联系异人了,许下各种承诺,希望异人去秦王那里充当他们的说客。因为秦王迟迟没有宣布继承人,反而将一些事情布置给了诸位公子,像是要看看他们的能力。
这些事情难免有难易优劣之分,太过简单的显露不出能力,太难的容易出问题。有些事情还和异人手底下管着的事情有联系。诸位公子难免找上门来,希望异人能说服秦王交给他们一些‘合适’的事情,或者异人派人来辅助他们。
异人就算是找事情出咸阳公干,也难免被诸公子通过姻亲关系找过来,过年也没消停。感觉在哪里都不得安生的异人,将目光投向了出国这条路。
说起来他还没出过国呢,实际上别说出国了,异人连边境线边上都没去过,之前因为年纪小,大人们只肯异人在秦国内部势力稳定的地方逛逛。
想到就去做,异人开始想有什么理由可以出国了。做质子,不行,自从太子伯伯去魏国做质子暴病而亡之后,秦王对于派人出去做质子就起了抵触心理,之前就因为安全问题不肯让我去边境,现在更不可能派我去做质子了。
安全问题啊,那就最好走官方渠道,别国常理来说不会扣押的那种,那样才能带上足够的人保证安全。
正在异人纠结的时候,忽然他收到了一个消息。赵王去世了,他的儿子赵丹继位,秦国要派人过去祝贺。
就是这个了!异人一拍桌子就跑去找祖父,申请作为这次的带队人选,前往赵国祝贺新王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