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四十七章立储争议

能竞争皇位的无非就只有周君杨和周君衍,现在皇上这般问她,她心中已经猜测到皇帝心中的储君人选了。

是吗?皇上没有流露出其他的什么神情,看着贵妃小心翼翼的,便逗道:这么紧张做什么,说了只是话家常。

贵妃用帕子迅速开了一把手心的汗,也笑:臣妾知道了。

行了,朕也要批奏折了,你先回去吧,朕晚上来看你。

是。臣妾告退。

杜贵妃让宫婢端走那只喝了一口的枸杞山药粥,一步步退着走了出去。

而在深宫内的另一处,却报着喜讯。

娘娘,奴婢看着那杜贵妃出来的时候,可是黑着好大一团脸,想必定是皇上属意的齐王,才会让她如此生气。

哼,君衍为乾朝立下这么多的功劳,这太子之位理当给我的君衍。

这是当然。不过说起来,这次也是娘娘智谋出众,想着让人将这立储的信息透露给杜贵妃,让她急不可耐的去探皇上的口风,这才让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知道皇上属意的太子是谁了。宫婢在一旁使劲夸赞道。

皇后扶住额头,手肘称在靠椅上冷笑:我与她斗了这么多年,能不知道她那脾性,只要起着了火苗,就算不用扇子,也能让她冒起火来。若不是杜家一直在她的背后,对付她,根本不用我动手。

娘娘说的极是。

不过,既然知道是君衍,就应该让他早做准备了,周君杨背后是整个杜家,若是想当太子,就得让事情万无一失才好。

还是娘娘想得周到。

皇后指尖点了点太阳穴,虽说早做准备,但杜家人肯定也在暗自行驶着自己的计划,他们现在要想的,不仅是要让皇上改变主意,还要让周君杨顺利当上太子,只怕背后里的小动作不会少。

皇后所料也的确没有错,杜贵妃在揣测到皇帝心意后,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去杜家传了口信让他们早做准备,杜家上下也是颇为惊讶,早朝时分,对于立太子一事,皇上的态度并不明显,怎么过了几个时辰,就有想法要立周君衍为太子了。

杜赫舟踱步到杜宣别的房前,敲了敲道:宣别,开门。

杜宣别缓慢的从几案上前离开,将门打开,看着面前的父亲道:您有事吗?

杜赫舟见着杜宣别有些不耐烦的脸,皱着眉道:你对父亲是什么态度?

杜宣别因为顾颜昭的死对杜赫舟心生出怨怼之情,父子见面已经许久都没有好好说话了,如今听得他这样说,只道:儿子对父亲应有的态度。

你杜赫舟忍住想要扬起的手,暂时藏住怒气道:你那是随军入行,齐王可有什么异常举动。

杜宣别摇摇头:齐王殿下一心只为江山国土,守护百姓,浴血奋战,怎么可能会有异动。

没异动你不会细细观察吗?你知不知道,现在皇上已经想将他立为太子了。杜赫舟吼出来,杜宣别听着这话也是惊讶:皇上准备立储了吗?

今早贵妃去探了口风,是确信无疑了。杜赫舟忧愁道。

杜宣别听后劝道:陛下的心思不是我们做臣子能够琢磨的透的,父亲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了,不然到时候覆灭的就会是整个杜家。

杜赫舟被杜宣别气的吹胡子瞪眼:要是齐王真当了太子,才是杜家被覆灭的时候。

杜宣别无所谓笑笑:只要杜家没异心,齐王殿下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呢?

杜赫舟是真觉得自己生了一个榆木脑袋的儿子,连动手打醒都觉得费力,直接一甩袖,自个与幕僚商量对策去了。

既然杜家和周君杨都在积极准备对策,周君衍和崔若锦自然不能什么都不做。

周君衍的背后也是有整个崔家的,在崔明叡的帮助下,他不断的收买着朝中之人的心,愿意跟随就跟,但若不愿,就威逼利诱,总有办法让他愿意。

当然杜家也不会落后,他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此次周君杨不能当上太子,那也不会是周君衍,大不了,鱼死网破。

而正当崔杜两家正是白热化的阶段,周君杨却出了事。

对于周君杨,皇帝认为他是需要历练的,所以,在周君衍出征后,便将科举一事交由周君杨管理,周君杨身为科举的负责人,便将事情交由自己信任的心腹翰林院长史薛凯联和另一个马良掌管,但没想到,这俩人居然起了私心,及第的进士都是自己的女婿和侄子,若是这俩人不说,其实也没人知道,可坏就坏在这俩人偏生着一个招摇性子,到处卖弄自己的家里人如何位高权重,才能不及别人又怎样,还不是照样有官做。

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士子们极大的不慢,联名上书抗议,在京城里引起一股风波。

对于这样的事,皇帝虽然对周君杨不满至极,但还是念在他身后的杜家,宽恕了他一回,可这样的结局,确是杜家和崔家都不愿看到的。

对于杜家而言,这次争太子之位,周君杨肯定没戏,而对于崔家而言,杜家向来心狠手辣,这次周君杨只被表面责罚,就会让他们心存侥幸,周君杨还能够当上太子,而这一切的前提确是,周君衍万万能坐上太子之位,这下,他们便会花尽所有力气,来对付周君衍。

崔若锦虽然这些日子呆在王府里没有出去,但是却日日能接受到新的消息,她知道,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扳倒周君杨了,留着这样一只烦人的苍蝇,终究是难以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