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71、第71章 视而不见沈太师

现在你顾禹同倒好,一打战了真正的实事全都撇得一干二净,然后没事三天两头就跑去政德殿门口站着,摆得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那么忧心国家大事,你倒是干活啊。屁事不干,天天就晓得装b!

你给老夫等着,待会儿就在圣上面前参你一本。

沈伦往顾禹同边上走过时,也刚好瞥了他一眼。

--

宣政殿。

今日不是大朝会,故而并非所有五品以上官员都会位列。此时景祐帝正捧着一个手炉,倚坐在龙椅上。

“诸位爱卿,朕已决意派灵州、冀州守军援兵河套,快速制敌。”景祐帝说罢,又朝座下看了一眼。只见诸位大臣都在窃窃私语,唯有站在前头的几个依旧面不改色。

于是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其中灵、冀二州发兵各五万,有此十万大军压境,如此朕就不信还不能夺回武阳。”

“陛下圣明。”

“陛下睿智。”

“陛下英明神武。我大周铁骑所向披靡,十万兵士倾巢而出,想来鞑靼人必定闻风丧胆,弃甲而逃。”

“陛下此战必胜,臣以为要不了多久,大周不仅能光复武阳,就是打下狼山也未尝不可。”

景祐帝话才说了一半,下首的一群马屁精听闻圣上发话便开始站不住了,纷纷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接话道。

景祐帝闻言龙颜大悦,但自己还没讲完呢。他摆了摆手,示意夸夸群们稍候再继续。

“冀州的五万兵马,朕已经遣了冀州总兵李得胜前去当阳支援。但是关于这灵州军的总兵人选……朕还是想听听诸位爱卿的想法。”

众臣一听,顿时哗然。

灵州背靠西北,正好夹在当阳和凉州之间,那里向来都是威远将军梁振的地盘。

可是梁振年事已高,而且他就两个儿子,小儿子梁飞虎二十年前为了救当今圣上,早已命丧大漠。大儿子梁成龙去年因为箭伤复发,人也没了。而梁老将军的大孙子今年不过才十三、四岁,所以梁家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此,这领兵的人物自然不可能从他家出……

但是灵州边上不就是凉州了吗?那凉州乃是镇北将军顾禹洲坐镇。现在战事皆集中于当阳一郡,顾禹洲驻地的西北境一向严防死守。他作战又以稳准狠出名,至今未有败绩。

更何况这顾将军还是梁振的孙女婿,灵州军说到底还不是梁家军?他们不是听老爷子的,就是听孙姑爷的,一般外人也轻易使唤不动啊。

这样看来平西侯便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可是他们都能想到这一层,皇上又如何想不到呢?皇上既然明知这些,还会在今日早朝上问到领将的人选,想来是无意派平西侯出征。

那如果不是顾禹洲,还能选谁?

景祐帝一边轻敲着椅背,一边微笑地看着一众大臣。

“陛下,臣以为骁骑将军郑允成可堪大用。”这时第一个出列的乃是凌国公恩郯。他与英国公一样出身开国功勋世家,也是一名沙场老将。

既然皇上不想让顾侯去,那权衡利弊之后,他觉得小郑将军应该能担此大任。

郑允成是先前战死的都指挥使郑万成的亲弟弟。恰好他正在颖阳境内押赴粮草,颖阳距离当阳也就数百里之遥,并且弑兄之仇,不共戴天。小郑将军血气方刚,如此更能奋勇抗敌。

“禀圣上,小郑将军虽然年少英勇,但始终缺乏大战经验。臣以为做个参将还行,为主将,不可。”这时候英国公张雱也站了出来。

景祐帝眼下已经进入到了闭目养神的阶段。反正还没有等到自己想听的人名,急什么?

见天家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于是殿上的一帮臣子遂围绕着年轻有为与老当益壮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一炷香过后……

“陛下,平西侯顾禹洲镇守凉州,西北一线自景祐十年起便再未有过战事。而且顾将军之前屡退北元,如此臣以为顾将军乃是此次领兵的不二人选。”前几日刚在政德殿门口与高都督吵了一架的左都御史王赞又站了出来。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都不说话了。

王大人,您可真不愧是言官呐!果然不怕死,什么都敢说……

虽然大家都知道此战派顾将军出征才是上上策,但皇上现今都这么问了。这明摆着就是不打算那什么……你还说出来,真真是不合群,小心我们孤立你噢!

此时上首的景祐帝听闻也抬了抬眼,但他仍旧未有表示。

“陛下,臣附议。”兵部左侍郎冯真见有人起头,也开始为自己的老上司说话。

论战术、论谋略、论经验,只要是带兵打战,他们顾将军哪点比任何人差?

他原本早就想说了,可是自己现下在兵部尚书丁酉下面做事。丁大人对于顾家人本就有偏见,自己在朝中这两年也看懂了许多蝇营狗苟,所以有些时候不得不低头。

但事关军政大事,他必须为边疆百姓和国家安危着想。再说了自己此前跟着顾将军那么多年,想都不用想,将军这回肯定也想派兵出战,痛击北狄。

“陛下,顾将军身经百战,曾在肃州边陲以少胜多,击退鞑靼。臣之所想与王大人一致,此战应着顾将军领兵。”华盖殿大学士杨郗也拱手附议道。

呵呵,可以啊……现在一个两个的都跳出来了。

是,若论用兵,顾禹洲的确乃一卓越的将才。但是坏就坏在他太会用兵了!

但凡跟了他的兵,那基本上只有他才能调遣得动。什么灵州军、冀州军,只要他顾禹同领了人去,那此战之后便都成顾家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