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7章 弹劾宗人府

宗人府内庄严肃穆,三人坐于堂上,目光如炬身子挺拔,如一杆硬挺的标枪。他们都是弘显帝千挑万选而出的令官,各个都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

左堂为首坐于堂上,左右瞧了瞧身侧的两位同僚,点头示意:三殿下,那我们就开始吧。你私结商贾顾北堂,以亲王之尊亲近九流之民,可知这有损皇家颜面!

内堂空旷而寂静,这嗓音沉稳有力在四周回荡,如一记重锤敲响在人的心里阵阵回荡。这无形中是一种震慑,凡是做贼心虚或是一身清白的人都不敢再说谎。

顾北堂是父皇亲赐的员外郎,还命本王亲自下赐。从那天起本王才算认识顾北堂,怎能说是私接?楚祯目不斜视,一袭月牙白长衫整洁没有一丝皱纹,威武英挺。

除赐匾大宴那日之外,去年十一月初四,您以造访为由亲上顾家。十一月初九又是登门作客,十一月十三再访。左堂一丝不苟的念着眼前的卷宗,将楚祯的行踪念得一清二楚。

还有本月前六日,您邀顾北堂上茶楼雅间私见,之后又是相请复见但不知为何殿下您并没有赴约,微臣可有说错?左堂瞪起眼眸,肃穆沉重。

楚祯面不改色,但心底已是一紧。他明明重金收买了那掌柜让他不要将二人见面的事说出去,这左堂还真有些本事,居然还是被他问出来了。

本王见他是为了讨教商家之道,前些日子已跟父皇解释过,本王受的这三十杖就是惩戒此事,严大人想必也心知肚明。楚祯背上的伤还在隐隐作痛。

左堂不为所动:陛下惩戒乃陛下之心,弘显律法也不可违。殿下既已受责就该知您罪责何在,这份弹劾你认还是不认?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父亲惩戒儿子算是家规所治,可楚祯还犯了国法,这一重罪责也免不了。弘显帝那一番责罚明没有说明原因,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跟宗人府吩咐过此事不予追究。

楚祯眸光暗沉,眼帘略微低垂。

本王不认。他冷沉开口让所有人都为之心惊,先帝常言为皇室者必要多亲近百姓,若不知民间疾苦便治不好家国天下。商贾也是弘显百姓,本王亲近一为求教二为亲民,何来什么私交私见的勾当!这弹劾之人根本居心不良!

左堂被驳得脸色一僵,手按着那卷宗,这上面可是落着国公府小公爷的大名。这其中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他也很清楚,身为宗人府令官必要严审以待,不然可对不起费国公爷。

三殿下,先帝之言乃是让皇室宗亲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百姓乃国之根本,体察民情必不可少,但若殿下问心无愧为何不跟陛下请柬而要私下妄为。既然殿下不认,那微臣就只得传证人上殿了!左堂大手一抬,身边衙役便抱拳转身而去。

不多时,堂下匆匆小跑来一人,如西瓜般滚在地上,抱拳俯身是缩在地上颤抖。

卑职顾北堂,见过大人。顾北堂眯着眼睛,根本不敢看堂上何人,也没有看见身边站着一位亲王。

亲王在此,不先给亲王行礼而只见令官。左堂对此无半点尴尬,只沉声道:左令官跟你已说明一切,跟宁王殿下的那些来往你认不认?

认,认。顾北堂结结巴巴,头也不抬就如从冷水里捞出来的狗,蜷缩成一团。

左堂抬眼,凌厉如刀:殿下,您还有什么话说?

楚祯面不改色,胸膛挺得笔直无半点退缩:顾员外认的是与本王相见,可没说是不是私交。严大人怎不问问清楚,难道说在大人心中这九流商家变得如此可信了?

左堂眉头一动,别过头捻须不语,指着堂下顾北堂问道:顾某,宁王殿下与你相交多时,你们彼此之间谈论最多的是什么?

顾北堂眼珠子疯狂转着,前事他已忘得差不多,宁王殿下跟他的交集是少之又少,他记得的那些也未必是真实的记忆。一时之间他是哑口无言,不知说什么好。

宗人府内堂之上,你大可说实话,若有人胁迫你利用你,你也尽数说出。左堂目光炯炯,指了指头上的那块镶金匾额,先帝亲赐御匾,堂上皇亲贵族一视同仁,绝无特赦!

顾北堂牙关打颤,半响才说道:卑职不敢撒谎,宁王殿下与我确是见过几次面。就是煮茶论道,写书作画而已,商道上虽有谈论但也是最近一次见面才略有提及,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仅仅只有一次?左堂眯了眯眼,若只是最近一次,那前番的见面就无关求教,那楚祯就是说谎!

便只有那一次。顾北堂已是六神无主只说实话。

楚祯眉头微微一脸,神色却依旧平淡。顾北堂胆小懦弱,在宗人府堂上必定实话实说,而这实话恰恰对自己不利,这当中无需他人嘱咐就陷他于不义。费文卿什么都算计好了,也利用了顾北堂的性格缺陷。

左堂捻须点了点头,抬眸审视着眼前人:殿下,这就是您说的求教商道?

正是。楚祯应承下来,无论多么荒唐他都要承认,这时候多做辩解只能是给自己挖坑。左堂若拆穿他的那些借口,自己就是一身清白也惹了一身污。

三个令官是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如何决断。顾北堂承认他们多次见面,但都是风雅之事,唯一谈论的商道他们也都承认了。陛下也都知情,若就这样坐罪论法太过牵强。

左堂望着那弹劾奏本,但若不予处置无罪释放,费小公爷可就得面临三年不得科考的责罚,国公爷戍守边境有功,若因此事大怒而告到陛下跟前,陛下定会责怪他办案不力。

这两头为难,他也是如坐针毡不知如何是好了。

大人,费小公爷在府外求见。衙役抱拳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