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三十五章:国策之争,商农之辩

而朱宗廷、梵崇贤、宋元福三人则不同。

此三人或为燕地本土世家,或本身便是商贾。

而商贾本身便与世家密不可分。

故而。

三人潜意识里便会为世家、商贾争取一定的利益。

哪怕这些利益仅仅只是短暂的。

此乃人之常情,避无可避。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眼见五人皆气喘吁吁地无力再争。

许奕不慌不忙地斟茶五盏。

“坐。”

“谢王爷。”

待五人再度落座,呼吸渐稳后。

许奕轻笑道:“都说完了?”

杨先安、朱宗廷五人闻言无不底下脑袋。

做出一副虚心倾听状。

“既然诸位都说完了。”

“那孤便也说说孤的想法。”

许奕轻笑着望了杨先安、朱宗廷等人一眼。

话音落罢。

许奕面色渐正道:“以孤之见。”

“历朝历代皆以重农抑商作为最基础的国策。”

“此举自是有利于国家长期稳定。”

具体而言。

重农抑商是指:统治者强调以农为本,工.商.业为末。

推崇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经济,国家的财政自然也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农业简而言之便是种植、养殖等行业。

俗称‘土里刨食’。

农民在土地上投入劳动,抛洒汗水,收获人们所需的衣食住行。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产过程。

而在这一过程中最核心的便是‘人’与‘物’。

即人与土地。

在这期间人与人虽然也有协作。

但归根结底。

人与人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属于次要的。

而农业生产的这种特点,直接造就了农民气质。

即敏于行而纳于言,勤劳质朴、崇尚实干等。

而这无疑更有利于当权者的统治。

反观商业。

商业便一定会令人便的狡猾吗?

以许奕的阅历而言,此问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而能自商业中坚守本心,保持不变者终归是凤毛麟角。

归根结底。

商业不可能‘从无到有’地创造出财富。

与农业生产主要发生在人与物不同。

商业活动主要发生自人与人之间。

若是说的尖酸刻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