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夫人笑呵呵地,拍拍身边:“没事,没事,别怕,快坐。我一辈子没拿针动线,不也活到快七十了?谁还敢说我?连你父亲的衣裳鞋袜我都没做过,不然养那些丫头是干什么的?就是世英、令文她们,还有你嫂子,侄媳妇,也是爱做就做几样,不爱做就算了。”
管邓老夫人说的是真是假,反正姜宁放心坐回去了。
好耶!今天一说开,在李家她也不用做针线咯。
自从林如海调去云南,贾敏跟着也去了,两人的生日礼物都用画代替了,她也确实没再做过任何东西了。
邓老夫人便问:“那你平常除了管家,养孩子,还做什么?”
姜宁:“得闲时便看些闲书,写几笔字,或画几张。只有两个女孩儿,怕她们身上太弱,将来被人欺负,前年请了两位女师父教导习武骑射,我也跟着学了两年。”
邓老夫人忙问:“习武骑射可有趣吗?”
邓夫人、祝氏和大小三个女孩儿都支起耳朵听着。
姜宁笑道:“动不动半个时辰乃至一两个时辰站桩、练拳,百十下拉弓、挥剑,若不喜欢,自然是枯燥无味的。若喜欢,再难也觉有趣。”
邓老夫人:“你可带兵器了?这院子可够你晨练晚练的?”
姜宁:“来前不知家里怎样,怕麻烦了母亲和哥哥嫂子,兵器便没带。”
“哎呀!”邓老夫人忙指挥丫头,“快去你们老爷那,说给大姑娘要——”
她问:“你惯使什么兵器呀?拉几力的弓?”
姜宁真是没料到这个发展:“惯使刀。弓只能拉四力的。其实我学得不深,只当玩罢了。”
难道她堂堂姑祖母要给侄孙女们表演武术?
救命啊。
从小没人让她才艺展示,怎么到这都当娘了没逃过?
“要一把好刀和一柄四力弓来!”邓老太太吩咐完人,开始笑话自己儿子,“四力弓挺好,你大哥如今还拉不动四力弓呢。”
邓夫人笑,祝氏和女儿们背过身偷笑,笑完了还看姜宁。
姜宁好奇:“母亲不介意女儿习武吗?”
“哎!”邓老太太大声叹气,“我从小想习武,想当女侠,爹娘不给我学。后来嫁了人,哪还有功夫了?再后来,倒想让……你姐姐学,偏你姐姐怕吃苦。我也没舍得。”
她口中的“姜宁姐姐”,便是一十年前她难产去世的那个女儿。
邓老太太抹了眼泪,停一会,又笑道:“我就说学些功夫好啊,像你这样多好?若你姐姐有你这好身子骨,也不会——”
“姑姑。”邓夫人走到婆婆另一侧,扶住她的肩背。
“不提了,不提了。”
邓老太太握住了堂侄女兼儿媳妇的手:“我想叫你老爷和世愈过来,你们都看看。你和世愈媳妇都平安生了许多儿女,世达上回难产,也平安过来了,可令文她们以后呢?都能和你我一样活到这个岁数吗?他学他父亲,要谨言慎行,可哪个言官会管他家里女孩儿习武?官儿没他父亲做得好,行事倒比他父亲还要迂腐了!”
邓夫人和祝氏婆媳垂首听训,李令文三姐妹也早站起来了。
好吧。
姜宁决定表现出真本事,让她的便宜哥哥李大人大吃一惊才好。
至于刘师父的姐姐一身本事还难产去世了的事……
她就瞒住不说罢。
荣国公府。
林平递了信到门上,只说还有大事要办,硬是推拒了荣国府门上热情留他吃茶吃酒,脱身跑了。
老爷信上写的什么,他大概知道几分。荣国公夫人看了信,必然要回信,这回信还是让贾家的人去送罢,他可带不了。
荣庆堂。
贾母看完信已经半个时辰了。
王熙凤和大丫头们换眼色换得眼睛都酸疼了。
她不认字,不知道林姑父信里写的什么,不好说话,只能端杯茶过去:“老太太且润一润。”
贾母回神,接了茶,放下。
“现任大理寺卿李家,可和咱们哪家亲戚有往来么?”她忍气问。w请牢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