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姜宁还是更喜欢林家人少。
——上头婆婆下头大小姑子小叔子未来还有妯娌,李家的女人得多忙啊!
祝氏扶姜宁上前。李家大门中开,门边是一位五十上下,气度端庄大方的夫人——姜宁猜是邓夫人——领从大到小三个女孩儿——姜宁猜是李世愈和祝氏的三个女儿——等着。
李大人、李世愈、李世凛和李令德四个男人男孩都不在。
看清姜宁的脸,邓夫人也怔了一怔,才忙笑问:“一路可还平安?快进来,老太太在里面等着呢。”又令孙女们:“快叫姑祖母!”
这么多年没见,妹妹容貌没大改,还是那般绝世,可人长高了,气色好了太多,气质也变了不少,看上去和从前简直是两个人了!
她这么走出去,谁能想到她父母双亡,被权贵和亲大伯迫害逃命,不得不给人做了十年的妾?
邓夫人身边,三个女孩大的十三四了,小的才三四岁,都矮身行礼:“姑祖母!”
姜宁:……麻了。
虽然准备好了,但真听见还是有点麻。
她忙端出笑,先对邓夫人一礼:“劳嫂子久等了。”才忙叫三个女孩儿免礼,就闭嘴不说话了。
陶石媳妇是说邓老夫人和邓夫人都脾气爽利,在家里不大拘泥规矩,家里的媳妇女孩儿都养得活泼。但她毕竟只是外来的义妹,又不是亲的,初次见面,还是表现得矜持点比较好。
姜宁的手从祝氏手里转移到了邓夫人手里。
邓夫人挽着她跨进大门,先说:“妹妹的屋子已经收拾好了,就在老太太院的东厢房。咱们老太太一向喜欢女孩子,如今只和两个重孙女住着,别的没人。”
她笑道:“家里人多,房舍不宽敞,难免
委屈了妹妹。若有什么不便之处,妹妹只管说,能办到的,家里一定给你办到。但办不到的,我也会照实告诉你,不会糊弄你。”
姜宁真的有点感动:“多谢嫂子。”
不是假客套说什么“只管当成自己家”。从现在开始,李家已经接纳了她作为这个“家”的一份子。
相比于济南林第,李第确实小了些。
这是路上大家心照不宣,陶石媳妇“被”林平媳妇打听出来,林平媳妇和她说的:
李第只有前后三进,加西面一所三进跨院。
李大人、邓夫人和小儿子李世凛,大孙子李令德一同住正院。西跨院的最前面一进不全是倒座了,是个正经小院,只是没厢房,住着李世愈和祝氏夫妻。后面又是一所厢耳俱全的大正院,便是邓老夫人的院子。
李世达两年前出阁后,邓老夫人只带两个重孙女住。最小的重孙女李令信因才三岁,还和父母住着,没搬过来。
李家给姜宁收拾出来的东厢房,正是李世达出阁前的屋子。
但李第只是相比于林第小了些。李大人的住处在同品级京官中能算中等了。
京城房贵,朝廷会给京官分福利房,三品京官能分到前后三进的宅子,一品能分到四进。李家以前便住在李尚书的福利分房里。后来李尚书仙逝,李大人丁忧回来后,便舍财破费买了这处宅院,不至于让母亲人到晚年了,反而住得还不如从前好。
三间厢房门一关便是单独的空间,她和四个丫鬟起居待客都转得开,姜宁已经非常满意了。
才逃到景文侯府时,她住的便是林老太太正院的东厢房,在那里等着嫁给林如海为妾。
兜兜转转十一年过去,她又要住到邓老夫人的东厢房,这回是等着嫁给林如海为妻了。
命运还是真是奇妙。
姜宁对邓老夫人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又拜过了李尚书的牌位,将父女、母女名分落定。
一切礼仪完成后,有了兄妹名分,李大人才携子孙进来——祝氏避开了——和姜宁见礼。
姜宁把准备好的礼物送了出去,又收了一堆礼物,李大人和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便出去了。
祝氏方从内间出来,服侍两层婆婆,一个姑姑说话。
虽然名义上是一家人了,毕竟今天才认识,双方都不熟悉,话题就只先围绕着方才双方的礼物。
邓老夫人直言喜欢姜宁的好模样儿,定要她坐在身边。姜宁也不扭捏,就靠着邓老夫人坐下。
邓夫人便拿着姜宁送的抹额夸针脚好。
姜宁:确实是好,白棠绣了快十天呢,能不精致吗。她都想抢过来戴了。
她站起来赔罪,直接说实话:“不敢欺瞒母亲和嫂子,这些东西并不是我做的,原是我的丫头们做的。”
她解释:“过来得急,那里事又多,每日虽有一刻半刻空闲,可我多年不拿针线了,怕做得不好,贻笑大方,或只来得及做一两个人的,有所区别,反而不美,便让丫头们替我做了。”
邓夫人面上看不出什么,仍是笑着,忙道:“这有什么,妹妹的心意我们收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