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一十八章 传说中的五虎将(下)

既然谈到“五虎将”咱们就从第一个虎将杨爱源说起。

杨爱源,字星如,号革非,山西省五台县上门限石村人。

据山西代县杨忠武祠《杨氏族谱》记载,杨爱源将军是北宋著名的杨家将后裔。

杨衮是《杨氏族谱》的一世祖。杨衮仕北汉为政事令,后为霍山郡王。杨爱源是杨业的38世孙、杨再兴的31世孙、杨山的26世孙。

杨家族谱如下;

1世杨衮有三子:杨杰安、杨杰康、杨业。

2世杨业有八子: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昭、杨延朗、杨延兴、杨延玉。

3世杨延朗有三子:杨宗保、杨宗政、杨宗勉。

4世杨宗保有三子:杨文广、杨充广、杨文贵(后改名杨贵迁)。

5世杨文广有三子:杨邦玉、杨邦仪、杨邦怀。

6世杨邦玉有一子:杨广荣。

7世杨广荣有一子:杨畋。

8世杨畋有四子:杨再礼、杨再取、杨再光、杨再兴。

9世杨再兴有三子:杨正修、杨正拱、杨正心(后改名杨义)。

后略,,,,,,。

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将正宗传人,名将之后。

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二期。1912年,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

1914年,完成学业,暂入北洋系段祺瑞部见习。见习期满后,应阎锡山之邀回山西,供职军政两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出身的杨爱源在晋军中备受重视,甫一加入即被委为连长。旋即,又升任营长。

1916年初,阎锡山将投晋的商震所部编为一个团,杨爱源营编入商团,借充实之名,行牵制之实。这样,杨爱源一度成为商震的部属。

杨爱源在晋军中以为人忠厚、谨慎职守著称,因此在得到阎锡山信任和重用的同时,亦颇有人缘。

曾为商震部属的杨爱源,后来一直与商震同步升迁,商震非但不忌,还引为知。

1917年秋,杨爱源率所部第1团第3营随旅长商震赴湘作战,遭遇伏击,大部分官兵被俘缴械。

当时晋军满打满算只有两个整旅,一个旅血本无归,损失可谓惨重。

消息传回山西,深感折翼之痛的阎锡山焦急之余,发出的第一道命令却是:“打听杨爱源的下落。”

正因为有阎锡山的厚爱,征湘之役失败后,杨爱源不仅没有蒙受处分,而且官升一级,由第3营营长递补第1团团长,跨入晋军高级将领之列。

此后,随着晋军的一次次扩充,杨爱源步步升迁:1924年冬由团长升任第6旅少将旅长;1926年升任第6师中将师长;1927年易帜北伐前,再升一级,成了第2军军长,与商震、徐永昌齐名。

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阎锡山下野,山西军政大权由晋绥警备司令部掌管,徐永昌为司令。杨爱源为副司令,却掌管实权。

蒋介石一再对杨爱源进行诱惑,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派人先送给他50万元大洋,不到一个月又送40万大洋。

杨爱源收下后,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个人不要,把手下将领们喊过来,一商量,一起分了,然后造了一个花名册,派人送还蒋介石,连一个谢字都没说。

蒋介石拉不动杨爱源,气得要死,只好转而拉徐永昌。

这个杨爱源忠厚不忠厚?

而杨爱源虽然掌管实权,却与徐永昌相处很好,诚恳相处,谨慎办事,徐永昌对人说:“星如够个忠厚人了。”

杨爱源对上司忠厚,对国家也忠厚。

所以汪寒看中了杨的人品,将整编第一师交给杨爱源指挥。这一点阎锡山也非常认可。

部队里面,只要是挂着第一头衔的,那都是标杆中的标杆,精锐中的精锐。

五虎将之二虎将“孙楚”。

晋绥军上将军衔,不过这个上将是阎锡山自己给他封的,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认可,可见,阎锡山对他多么器重。

这样一来孙楚对阎锡山更为忠心,当红军到达陕北后,他也是第一个与红军交手的晋绥军将领。

除此之外,孙楚对晋绥军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如他编写的《步兵操典》、《防御工程》等军事教材,都成为晋军正规化教育的蓝本。

孙楚,字萃崖,山西省运城市人,1912.1.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与杨爱源结为莫逆之交。

毕业后在晋军12混成旅任排长,连长。后又升任卫队营营长。

一直到北伐战争开始,孙楚已经成长为晋军的一名师长。孙楚的军事才能在北伐战争时期开始崭露头角,他写的两本军事教材一度是晋军训练军队的蓝本。

但是因为不是山西籍贯,所以一直不受阎锡山的重用,但此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绝对是顶呱呱的。所以汪寒将整编第二师交给孙楚指挥。

虎将三之王靖国。

王靖国,山西省五台县新河村人,1918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投身晋军。

与李服膺、傅作义、赵承绶、李生达等结为金兰,人称阎锡山的“十三太保”。

王靖国先任学兵团队附,继任第四混成旅第七团连长,王靖国治军注重风纪,并因此而得到阎锡山的青睐。

那时,王靖国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连长。一天,全团统一集中在督署的操场上掘土填壕,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

场上顿时像炸了锅一样,各连争先解散收工,惟有王靖国连有条不紊地集合、整队、报数,然后踩着正步撤回营房。

事有凑巧,这一幕正好被站在梅山(督军府内的高大假山)上眺望的阎锡山看在眼里,同时也把王靖国这个五台小同乡牢牢地记在心里。此后节节递升,此后升任营长,团长,师长。

1934年,蒋介石在庐山成训团,调王参训,担任营长,考评第一。

蒋介石舍奖励他二万元以示拉拢,被拒。

老蒋看人的眼光有时还是蛮准的,看见哪个军阀手下有能人将领立马用大洋收买,可惜绝大部分都被拒绝。

虎将之四第35军,军长傅将军。

傅将军。是山西临猗人,15岁在太原陆军小学读书,16岁参加辛亥革命。此后,傅在晋军中历任团长,师长等职,1931年,荣升晋绥军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1席等职位。

傅将军是晋绥军中战斗力相当强悍的一位将领,无论是涿州之战,百灵庙之战,还是五原大捷等等傅都有精彩的表现。

尤其是在涿州之战这场经典之战中,傅体现了其军事才华,一战成名。

但是由于资历和与阎锡山的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傅在晋绥军中只排名第四。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其实历史上的五虎将一直都是一个尊称和名号,例如三国时期著名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排名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战斗力超强的傅将军在晋中当中排名第四也是有待商榷。

虎将之五第61军军长陈长捷。

字介山,福建闽侯人,陈长捷出生于一个农民的家庭。因为家境贫困,其母受人雇佣当乳母,早早地把长捷断了奶,而且狠心弃置在宗祠里。

他的哥哥姐姐们,实在舍不得,不得不一起到祠堂抱回来,拾了一条幼小的生命,自此别名就称“拾拾”。

“拾拾”长到2岁,聪明过人,便到私塾斋里读书。老师田春干十分赏识他,不但免了“束修”,后来还资助他到福州师范学堂读书,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陈长捷说,田春干不但是他的导师,还是他的第一个大恩人。

辛亥革命爆发,陈长捷参加福州学生军北上。不久南北议和,学生军被解散,后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学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七期毕业。

毕业后应同窗好友傅作义的邀请,赴山西任阎锡山晋军步兵第七团见习排长,渐次擢升为排长、连长、团副、代理团长和旅参谋长。

1927年为第十五旅旅长。1930年第十五旅扩编为第十一师,参加反蒋“中原大战”,沿津浦线南下,打济南,夺泰安,攻曲阜,捣徐州,屡建战功。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军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