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了渡边的所谓长篇大论后,“菊之刺”小组开始干活。这次他们的装备比较齐全;
有洋马三匹,蒙古马一匹(鞍装俱全)。
三八式马枪一支、南部式手枪两支;
望远镜一架;
测板标杆标锁一套,图板一块,ph试纸工具箱。
圆框罗盘针各一件;
寒暑温度计一具;
天幕(帐篷)一架,防雨具五套;
皮衣、罐头食品等数件。
寒暑表、指北针、测量仪器等。
日文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一张;(二)中文同比例之军用地图(前奉天测量局出版)一张。(中、日两种军用地图都经用铅笔勾改,显然是经现场印证后校对过的);
他们利用工具进行了测量。
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
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
就在这伙人在岸边忙绿的时候,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两个人的影子。
这是黄河岸边的摆渡人,他们发现了在黄河岸边的“菊之刺”小组的成员。
一般情况下,黄河沿岸荒芜的地方基本上不会有人到这个地方来,作为摆渡人,就是用船把人从此岸送到彼岸的人。
今天也是在黄河岸边碰运气而已,看有没有急事想渡河的老百姓,他们会帮他们渡河。
这两个摆渡人是兄弟,一个叫阿大,一个叫阿二,是黄河岸边土生土长的黄土地汉子。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阿大,阿二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在黄河岸边的一处窑洞里,居住着他们的家人和其他的黄土百姓,有他们的父母,妻子,还有五六个儿女。
如今战乱时期,百业凋零,生活极不容易。
在黄河边沟壑纵横的地方,能够种庄稼的土地非常的稀少和珍贵。
有一块庄稼地比金子还金贵,阿大和阿二两人种了一小块高粱地,他们用双手伺弄着、用汗水浇灌着、用心血抚育着,就是希望这黄土地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与收获。
春天,挑肥耕田,在这块土地上撒下了一年的希望。
夏日,顶着炎炎的烈日耕种着庄稼地。
秋天,汉子们挑起箩筐,把尺把长的玉米一担一担往家里运。
冬天,黄土地上的汉子们该歇歇了吧。
可他们却得上山,拾回一垛垛的柴火,那捆捆百多斤的柴火码在院边,像小山一样,预备大雪封山的日子,家里不至于挨冻受困。
黄土地上的汉子们肩上担着一家人的生计。
他们知道,婆姨娃娃们指望着他们。
黄土地上的汉子们总是委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他们再苦再累不流泪,再艰再难无怨言。
是他们无情吗?
不,他们是最善良最感情细腻的人。
他们把一切爱都收藏在心底,只是因为他们如这黄土般从不炫耀自己。
遇上难事,他们会闷了头在炕沿上一根接一根吸烟,他们不会向自己的女人发火,更不会向娃们撒气。
他们的语言虽然质朴,但句句都是实打实,他们的一生虽未曾离开过这黄土地,但他们耕作的是这大自然最美丽的事物。
黄土地上的汉子们像这黄土一样厚实而讷言,他们的肤色似这黄土般的凝重。
他们额上的皱纹似这高原上的沟壑般纵横,他们的身板像这高原般厚重,甚或他们的命运也如这黄土地般沧桑。
阿大和阿二的祖上曾经是黄河岸边的摆渡人。他们用船把人从此岸送到彼岸,帮助那些过河人。
现在是农闲时期,有着一身好水性的阿大和阿二两人带着自制的筏子在黄河岸边蹲守。
他们希望能有好运气,遇到和碰到一些有急事的人们,急于过河,他们就可以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
可惜,人群是碰到了,可是碰到的是一群豺狼,是小日本在黄河岸边秘密勘探的“菊之刺”小组。
“对面面的疙梁梁上桃花花开,哦要把哦的二妹妹迎回来。”
顺着飘来的信天游,看到两位黄土汉子沿着黄河边沿走了过来。
阿大手里攥着一双黑底布鞋,非常珍惜的拿在手里,光着脚走在岸边的沙地上,嘴里还哼着陕北民歌。
弟弟阿二看着大哥手上的布鞋,羡慕而又讽刺的说道;“不就一双新鞋吗,还攥在怀里舍不得穿?鞋子就是用来穿的,看你还当宝啦。”
“你知道啥啊!这是俺婆姨熬夜赶做的黑平底步鞋。
你看这鞋底,你看这边缝,你看这针线,你看这,,,,,,,”
阿大得意的将布鞋显摆着举着说道着。
被愤愤不平的阿二打断道;“不就一双鞋吗,看你得瑟的。”
“呵呵,阿弟,不是的。
我脱下来是准备给你穿的,看你脚上的草鞋,都快磨穿了。
来,穿上,我俩脚丫子一样大小的。”
阿大将新布鞋递给弟弟阿二。
阿二一下子怔住了,原来自己错怪大哥了。
大哥从小到大都照顾自己,怎么会为一双鞋来故意气自己呢?
原来大哥是将鞋子脱下来给自己穿啊。
“不,不,不用大哥。你自己穿吧,这是嫂子特意给你做的。
我脚厚,没事的,再说我穿草鞋习惯了。”阿二连忙谦让着说道。
“我们兄弟俩还讲什么,我的就是你。
快点穿上,前面好像有人,我们过去看看。”
大哥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
阿二只好接过布鞋,细心的穿在脚上,大小正合适。
新鞋穿着脚上,阿二感觉脚下生风。快速的赶了上前,来到前面一伙人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