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就连汪寒也是非常惊异。对面的这名美军高手竟然没有打中自己?
就在同时,汪寒的子弹也没有打中威廉。
因为在射击后又是一个战术躲避动作,离开了原来射击的地方。
但是这次他跑不掉了。
汪寒用生命换来的机会,刘浩岂能浪费。
刘浩早已死死盯住对面的这名美军射手。
沉住气,一直是观察对方的方位和动作。
在威廉先前射击的时候,都一直忍住没有开枪。
此时终于等到威廉露面了,刘浩抓住时机,在威廉开枪的瞬间,已经将他下一步算到了前面。
对准威廉将要翻滚的地方“啪啪啪”连续三枪。
其中两颗子弹打空,但是最后一颗子弹准确的击中威廉的胳膊,将其手中的武器打落在地。
威廉也是了得。
在右手中弹的同时,左手一翻就将身后的4自动步枪拿来出来,然后亡命一蹬腿。
既然自己中枪了,肯定跑不掉啦。
索性和对付拼了。干一个是一个。
眼看威廉在中弹后依然单手操纵另一只步枪,企图对这前方不远处的汪寒再次射击。
这次就算威廉的动作再快,也没有机会了。
远处的狙击手小李子还在呢,只听“趴”的一枪,击中威廉的肩膀。
威廉身体一歪,就倒在了地上。
此时刘浩也已冲了过来。举起手中的56式就准备补枪将威廉击毙。
汪寒右手一举说道;“留活口,这个家伙算是一条汉子。”
刘浩悻悻然的放下枪口,当还是走到威廉身前,将他的武器都收缴过来,然后用绳子将其捆好。
这个黑人太厉害了。以一敌三,还差点将汪寒击中。
刘浩不得不小心从事。
这事汪寒上前,将刘浩手里收缴的那支0狙击步枪拿过来查看。
发现威廉的这支狙击步枪的枪托有些变形,以至于上面的瞄准镜的位置有了些许偏差。
刘浩也发现了这把狙击步枪枪托上有些膨胀变形的异处。
轻出一口气说道;“我说怎么这么近的距离,这个家伙如此精准的枪法,最后一枪竟然没有打中。原来是枪支出现了问题啊。
这把狙击步枪的枪托在越南潮湿的环境下,受潮膨胀,所以枪托变形,然后上面的瞄准镜有了偏差。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汪指导,你可是捡了一条命啊!”
汪寒刚才被威廉瞄准的时候,瞬间就冷汗流了下来。
可是最后威廉射出的子弹插着脸颊而过,汪寒也是庆幸不已。
当汪寒不认为是对付的枪法问题,所以才在威廉被击倒抓获后,第一时间查看威廉的武器。
果然发现原来是对付的狙击步枪出现的问题。
看来美军的武器装备没有传说中吹嘘的那么厉害。
在越南这种潮湿闷热的环境下,武器装备还是不能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这说明先进的唯武器论是靠不住的,战场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汪寒将这把0狙击步枪递给后面赶过来的老马和小李子等人看后,将这把递给小李子说道;“将美军武器出现问题的情况写个报告,向团部和师部反应。
提醒军工及后勤部门,在武器装备上要主意越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因素等方面。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问题。”
小李子点头将这把狙击步枪接了过去。
在看见这把看似精美的武器枪托的膨胀处以后,嫌弃的“唾”了一口说道;
“看起来是个王者,原来是青铜啊。
什么破枪,竟然受潮变形。
美国人的武器也就那样啊。”
刘浩笑着说道;“就是,美军靠得住,母猪都上树。
要不然咱们汪指导员就不站在这里啦。”
“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一起发出爽朗的笑声。
“别笑啦,敌人还跑了一批。高明,马亮,你们两人留下守护伤员和俘虏,侯三,小李子,老刘,我们继续追击。”
汪寒沉声说道。
二连小分队的战士马上停止了笑声。
现在美军这里仅有三人,其他的人肯定想溜了。
必须将他们抓住,为受伤的闵总和大那报仇。
四人随即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装备后,汪寒和侯三一组,刘浩和小李子一组,四人迅速的朝着后山追去。
一路上,侯三仔细观察地面的泥土和痕迹,然后带着众人沿着足迹追击。
此时高地这里已经经过了接近半个小时的战斗。
也就是说美国佬已经跑出去半个多小时了,汪寒他们追的上吗?
当然追的上。
因为咱们有一种秘密武器——“解放鞋”。
美军游骑兵小组的装备虽然先进,但是有一种装备他们永远也比不了,就是脚上穿的鞋子。
美军的作战靴是制式皮靴。
但是士兵们非常不喜欢它。
首先全皮的材质通风不好,排水性能也不好,重量又重,穿着它在炎热的丛林里作战的确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
而且,它的鞋底是只作过简单防滑处理的,很难满足当时越南雨季时候湿滑泥泞的环境。
也只有空军和直升机飞行员愿意穿这款鞋子,不是因为别的,是那些飞行员害怕在着火的情况下,尼龙丛林靴会很快熔化而粘在脚上。
虽然有丛林靴,材料是皮革与帆布。但是这种靴子又贵又少,主要供给那些军事顾问穿的。
后来也制作了专门的丛林靴,是黑色皮革加绿色帆布。
侧面有两个排水孔,增强了透气性以及排水性能。
但是由于鞋底没有防刺穿的钢板。在越南丛林里面搞不好就扎了脚,美军士兵也不喜欢。
后期轻便舒适的第三代丛林靴“巴拿马鞋底丛林靴”70年代才装备美军。
而汪寒和二连战士们的脚上,穿着的就是传说中的“解放鞋!”。
解放鞋是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中国橡胶工业的起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
解放鞋也就成为我军的主力鞋,一穿就是50多年。
50多年来,它在部队作战、训练、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每日一片;这是一部灾难片《极限救援》
对于新人导演和编剧而言,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电影本身是想影射当下韩国的青年危机,希望激起社会重压下,颓靡不振的韩国年轻人的斗志。
正如导演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必杀技,虽然不被人看得起,但到了恰当的地点和时间,总会爆发出惊人的实力。
的确如此,人们最大的困难不是毒气,不是灾难本身,而是人类自己。
穷人和富人生病的几率是一样的;
穷人和富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样的;
穷人和富人遇到毒气灾难的几率也是一样。
但是,他们遇到毒气灾难后,得救的几率却不一样。
住在高楼大厦的人更容易得救,住在低层建筑的不容易得救。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