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盯着特战队员们看去,指着一个看似老实木讷的农民模样的汉子说道;“就那个人吧。
你看他肩上的枪又坡又旧。这样的枪怎么能打得准呢,我就和他比。”
汪寒一看叶知秋所指的人是老宋,顿时笑了起来,说道;“行。老宋,你出列吧,有人要和你比枪法。”
一听说要比射击,老宋顿时精神一抖。“好,没问题。”
随后站了出来。
此时场间50米外早已竖起了标靶。
叶知秋随手拿起一把18冲锋枪,装上弹匣,瞄准目标。
停顿片刻,连续单发射击,又转连射,一口气将子弹打光。
50米开外的靶子的中心区域被打的粉碎。一旁的特战队员齐声叫好。
他们也都练过枪法在这个靶场射击过,叶知秋用的18式冲锋枪。
首次在这个不熟悉的场地下,举枪就射,还是单发,多发连射,全部集中中心靶位,枪法极其了得。
叶知秋打完后,傲娇的将18冲锋枪递给老宋,准备看他的枪法。
老宋接过花机关,看了看还是有点不舍的放了下来,将肩上的那杆枪把已经乌黑的捷克造的短步枪拿在手中说道;“这枪俺用习惯了。”
叶知秋看着老宋手里的这把李-恩菲尔德步枪(英七七),虽然看似有些老旧,但枪膛油光发亮,显然保养的极好。
在枪把上刻着一些横线,不由诧异的问道;“怎么在枪上划这些线条啊?”
老宋一脸凝重的说道;“这些线条都是我杀死的鬼子数量,我杀死一名小鬼子,就在枪把上刻一条线,现在已经杀死了37名鬼子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叶知秋肃然起敬,这个老宋不简单,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老宋看似木讷的一个人一举起枪来,整个人气势就完全变了,有一股大山一般的气势。
只听“呯呯呯呯”也是一口气的打光了十发子弹。
等报靶的战士抗着靶子过来,众人皆长吸一口冷气。
整个靶子只有中心最小的点那有一处被击穿,十发子弹竟然是从一个点穿过,这也太神奇了吧!
“将靶位后移到100米。”汪寒说道。
那名战士将一块靶子放到100米远的距离。
老宋拉开旋转式枪机,快速的安装好盒型双排容量10发弹匣,静止片刻,又是十枪连射。
当这名战士气踹嘘嘘的将靶子扛到跟前时,竟然又是全中靶心,而且还是从一个弹孔里穿过去的。
这时众人眼里已经不是崇拜了,而是惊悚。这哪里是人啊,这就枪神啊!
汪寒大为高兴。特战队有了老宋这名神枪手,就可以建立狙击射手点,掩护特战队员。
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作战能力,这回可捡到宝了。
此时叶知秋和李晨两人终于对这群特战队员信服了。
一个普通的特战队员枪法就如此的了得,这批队员的实力和能力可见一斑。
七日后,一大清早。军分区通讯员就骑着马来到了特战队集训营,将一份电报递给汪寒说道;“你们特战队的任务终于来了。”
只见电报上写道;“兹令第三战区八路军特战队即日出发,赶赴武汉,与国军特战队汇合。准备开始实施‘荆轲行动’。
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司令部令。”
同时过来的还有一名国军少校参谋为联络官。
特战队将在联络官的带引下,先到河南老君山。
然后从老君山的唐白河出发至汉江,再从汉江至武汉。
因为将一支全服武装的小分队带到武汉,走陆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武汉是长江,汉江的两江交汇所在。利用汉江支流交错的水系,走水路可以安全的抵达武汉。
看来国民政府还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这条水路虽然曲折,但是基本可以避开日军的封锁和哨卡,特别是晚上走汉江水路就可以顺利的到达武汉。
国军联络官和汪寒站在特战队的最前面。
所有特战队员按两组并排站立,身上挂着28ii式冲锋枪,左右插着20响的毛瑟军用手枪,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望着这群眼神凌厉的八路军特战队员。国军联络员不由身上涌起一阵寒气。这群武装到牙齿的军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绝对是战场上磨练出来的,果然是支精锐之师。
“目的地武汉,出发!”汪寒大声命令道。和一旁的独立团政委吴启军,以及副团长刘闯,等人握手告别。
“保重。”吴启军凝重的说道。
“放心,我们不会给八路军丢脸的。”
“再见!”在战友们的告别声中,特战队员踏上了前往武汉的路程。
“武汉,我们来了。”汪寒心里暗暗说道,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特战队从天台山出发,一路走山间小道,来到河南方城县的伏牛山的唐河。
在这里登上早已准备的两艘小船,出发朝下游驶去。
一路进过紫阳县,老河口,到达襄阳。
此时的襄阳还在国军的范围之内。驻防该地区的是国民党第33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为著名的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
下辖其兼任军长的第五十九军、冯治安的第七十七军和曹福林的第五十五军,驻防鄂北地区,属第五战区指挥管辖。
此刻日军也正在向襄阳发动攻势,远处不时传来隆隆的炮声。
在襄阳休整半日补充给养后沿汉江直下经过宜城,潜江到达仙桃,再从仙桃到达汉阳的升官渡。
一听说到了汉阳,船上的特战队员都精神起来,纷纷到船头四处张望。“到了汉阳了,就快到武汉啦。”队员们纷纷嚷嚷。
只见此处地势低洼,水流密布,湖泊河流交错,一片荒凉的景象。
“咋这么多湖泊江河啊,到处都是水啊,武汉就是湖泊多啊!”特战队员们基本都没到过武汉,看见这里河水湖泊纵横,纷纷说道。
“还没武汉呢,这里汉阳升官渡,是水路进入武汉的一个通道。”汪寒说道。
“这里为什么叫升官渡呢?”有特战队员问道。
“以前,古汉阳地势低洼,河汊湖泊众多,来往交通一般以水路为主,升官渡便是南进武汉的第一个咽喉要道。
其实,这里的原名叫盛观渡,为何改名
关于它的来由,升官渡其实也很好理解,他是古代汉阳府的举人上京赶考通路的官道。
而有一名姓吴的举人在此地区一渡口赶考,果然有一老者愿意渡他,没想到从这渡口过之后,姓吴的举人果然高中状元,
从此之后,这道道路变多举人上京,这条道路古代也被命名为升官渡。”
“哦,原来如此。”特战队员们点头称赞道;“咱们队长就是有学问,什么都难不倒。”
两条船继续前行,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拐到了一条逶迤的内湖。
船工们终于发出一声感慨的叹息说道;“终于到了马沧湖里,你们在这里下船吧,到目的地了。”
“马沧湖,这么奇怪的名字,队长给我们讲讲啊。”
大个子仇云飞说道。
这群家伙才到了荒凉的汉阳马沧湖,就兴奋的不得了,要是真进了汉口,还不一个个把眼睛都晃花了啊。
汪寒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还是给大家讲解了起来,毕竟一路上太辛苦,给大伙讲讲故事解解乏。
汪寒开始说道;“武汉,也叫江城。为什么呢?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诗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就是江城的来历。武汉三镇,汉口,汉阳,武昌都因为江河纵横,湖泊众多。
我们所在的汉阳马仓湖,在还是老汉阳县的时候,这里既是一条内湖水道,也是一个古老的水运码头。
这水道昔日属于老汉阳县境内的东湖水系。
起自蔡甸东南面得高湖,经官湖,南湖、三角湖、墨水湖,到达马仓湖,全长30多公里,是汉阳县南乡人们通往老县城(汉阳区)和去汉口的捷径要道。
人们进城或者下汉口,分别到松林嘴、螺狮岗、鸭港桥、大集、南湾等码头。
乘坐帆船或者气划子(又叫机帆船)行驶在后官湖上,途径虎头山、张家渡、升官渡、纳税堤到马仓湖登陆。
这条水路上,乘船的人在船上呆两天一夜,到马仓湖起坡后,还要徒步行走。
经县城郊区的邓家岭、陡码头、栖贤寺、月湖堤再到汉水过河,再走一天才能到汉口六渡桥汉正街。
因此,汉阳南乡人称这条水道的行程是“坐两天牢,充一天军。”
就是说去一次汉口,要在船上棚子里呆两天,起坡还要走一天,可见那个时候到汉口来几艰难。
而且就算到了汉口,因为汉口太大了,走路一天都走不完。所以有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的说法。”
“我的天啦,一天都走不出汉口,那汉口得有多大啊?”
特战队员们发出惊讶的呼声。
这时湖边走过来两人,前面的一人看着眼熟。汪寒定睛一看,原来正是军统行动组组长和助手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