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为什么不抵抗

日军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日本关东军也发起了进攻。

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

当时东北军在东北有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共约20万人。

而且装备精良,有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等先进武器,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

东北军沈阳兵工厂,堪称当时中国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

东北军火产量冠居全国!东北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弹18000余万发,机关枪1000挺以上。

下属的迫击炮厂,每月可制造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

东北军还拥有全国最强大的空军,各类飞机400多架飞机,比全国其他地方加起来都多。

其中很多都是张学良刚从国外新买的。

1931年张学良第一次去南京,蒋介石轰炸中央苏区红军轰炸苦于空军实力不足,因此和和张学良借了20架飞机,东北军阔绰可见一斑。

东北军拥有中国最强大的海军舰队,拥有大小舰只21艘,拥有当时中国中国最“海圻”号大的巡洋舰和可载水上飞机2架的镇海号飞机母舰。

东北军装备了中国的第一支装甲部队,由法国36辆法国“雷诺”ft-17型坦克和24辆装甲运兵车及英国产nc27和美国产917等坦克组成。

此外,还拥有大量非常强大的铁甲列车。

由于张氏父子对火炮情有独钟,东北军装备了各种口径的山炮、野炮、榴弹炮等火炮。

东北军还有二百四十毫米大炮试制生产线,东北军居然能造240毫米的重炮,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沈阳兵工厂进入生产车间后日本人都目瞪口呆。

占领该兵工厂后,很多日军看到在厂内加工台上正在制作的24公分大口径榴弹炮炮身后都惊讶不已,认为该厂在规模和技术上,并不比大阪炮兵工厂差。

不少日军即以此种火炮生产车间为背景摄影留念。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张学良居然会在1932年1月2日完全放弃锦州,率部撤回关内!

1月3日,日本关东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日本国内军内所有的反对声也随之一风吹散,因为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

历来人们关注的都是九一八事变中沈阳的不抵抗,但从史料来看,蒋介石是否曾经下过不抵抗的命令还有争议,相关证据只是孤证,算不上确凿。

要知道当时张学良对东北军是有绝对控制权的,退一步说就算是有南京的不抵抗命令,他要下令抵抗,东北军肯定是服从指挥。所以张学良难辞其咎。

但不可否认,张学良之所以采取不抵抗政策,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一贯对日政策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

在此前的济南事变、中村事件、万宝山事件等中日纠纷中,南京国民政府都采取息事宁人的立场,不惜以满足日本的要求来换取事件的平息。

从蒋介石到张学良对突然爆发的九一八事变都缺乏足够清醒准确的判断,依然还是延续既定方针,这无疑对于张学良最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有很大影响的。

即使蒋介石没有明令,他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张学良在锦州的不战而退,东北局势也就雨打风吹花落去,再也无法挽回了。

东北各地其他自发的抗日武装也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士气迅速瓦解,更不提有效指挥和协调,很快也被日军各个击破。

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日本国土的35倍,3000多万人民都落入了日军手中。

关东军占领了帅府,所有财产被日本人掠去。

据查,帅府的6个金库被打开。位于帅府东墙外的边业银行更是被洗劫一空。

张家用几个樟木箱子收藏的唐伯虎等名人的字画,全部被日军从边业银行劫走……

这只是可以估算出来的张学良在东北的经济损失。

丢掉的几十万军队、国内最强的空军、完备的兵工厂、制炮厂……尤其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地、3000万国民,才是他无法计算的最大的损失。

东北的沦陷,土地、人民和资源的损失,就暂且不说了。

在军事上最直接的就是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也落入日军之手。

有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00万发、迫击炮约600门、炮弹约40万发,山、野、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火药约40万磅全部成为日军战利品。

此后,沈阳兵工厂更是成为日军最重要的军火基地,八年抗战中日军侵华部队70%的武器弹药都是由沈阳兵工厂生产的!

沈阳兵工厂每月可生产步枪6000支、轻机枪80挺、重机枪50挺、75毫米野炮约20门、75毫米步兵炮约8门、75毫米高射炮约8门、37毫米平射炮约40门、81毫米迫击炮约20门……。

这些每月生产的步兵武器及其弹药就可以装备日军2个步兵旅团和1个炮兵联队。

从九一八事变后到1944年,仅步枪一项就生产了约90万支,相当于日军90个师团的装备数量!

张学良的幕僚曾建议其将兵工厂内迁,但少帅迟迟未予批复,所以尚未行动,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

奉系在沈阳兵工厂曾先后投入了折合法币二亿八千多万元的奉票和大洋,使东北军成为全国各路军阀中装备最好的军队。

可惜,这样一个大型兵工企业,却拱手让给了日本,其中已经造备完毕的大批武器,也落入日军之手。

这种结果,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彭德怀元帅那句著名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这场事变进一步暴露了日本侵略吞并中国的野心,向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的共识。

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在迅速提高,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开始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人口约2700万,占全国7%。

九一八后,全境约十万绺子、土匪,几乎全部投入抗战。东北义勇军,遍布黑吉辽白山黑水,人数最多时达到30万。

东北抗联,在日伪政府实行扫荡清野、焚村毁镇、整编集体的情况下,人数最多时达到了近五万人,牵制了几十万日伪军。

1939年冬天几乎被全歼,被迫转入深山和苏联境内。

后随着红军反攻回国。而他们的敌人,是几十万关东军。

平时无恶不作的绺子,宁可跳到雪谷里面冻死,也不投降小鬼子。

马占山、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谢文东,还有八女投江,这些名字或称号,都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他们都是勇敢的人。

为什么不是英雄呢?

因为他们的努力没什么大成就,既没有赶走小日本,也没有推翻满洲国,有的人被逼无奈还降过日本人,或者去了苏联。

可是,今天的人们啊,请设想当时的情景。

强大的敌人来了,领袖要我们放弃抵抗,少帅去了北京,而我们什么也没有。

过去,我们的铁路不归我们管、我们的矿藏不归我们管,而现在,就连我们的命,也不归我们管。

中华民国,靠不住;三民主义,靠不住。

呵呵,真是尴尬的境地啊。

诸位,我问你,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怎么选择呢?

算了,不问你啦,好好生活下去吧,但是要记住,你今天的幸福生活,有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些人的努力。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1931年11月20日,上海《时事新报》以《马君武感时近作》为题,发表了该诗。

不管里面人物是否真实,但是当晚当时的张学良却是是在享乐享受。

张学良作为“不抵抗将军”之名,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

一代枭雄张作霖的后代,所谓的国民公子少帅张学良,历史上自有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