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姑屯事件中,包括张作霖在内,共计死亡20人,受伤53人,中外震惊。
爆炸发生后三个小时不到,日本人就贼喊捉贼地跳了出来,声称要与中方共同对事件进行调查。
不管怎样,日本军政各界对皇姑屯事件之后的东北局面还是有所期待的。
那就是随着老张升天后,一定会出现大乱,然后由他们派兵干涉,从中混水摸鱼,实现“大治”。
但事与愿违,满洲风平浪静,奉军严整以待,日方没有任何空子可钻。
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于一位新人已挂上帅印。
张学良,字汉卿,一般人称他为“小六子”,其实是喊他的乳名,并非指他排行老六。
老张除了在外面英雄一世外,在家里的业绩也堪称优良,共有八子六女,十四个孩子。张学良是长子。
小张十九岁入东北讲武堂炮兵科训练,第二年即毕业入伍(速成班)。
作为东北第一公子,当然不可能屈尊去当兵,而是直接担任了老张卫队的上校旅长。
在乃父光辉的照耀下,小张肩上的牌牌是以火箭速度更换的,短短几年,就升为了东北第3混成旅旅长,授少将衔。
在这里,咱们还是很佩服有些私人老板的“富二代教育法”的。
甭管子女有多显赫的文凭,先给我到最基层去做小工人,呆上两年,体验一下老子当年打江山的艰辛。
同时也积累一下经验和人脉,然后再慢慢往上爬。
那是一定的,但这事急不得,有时候“熬一熬”,观察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须知,老子传下的交椅,坐得好是把金交椅,坐得不好很可能下面就是一座活火山。
所以后来一直认为,小张后来吃的亏,与他前期过分顺利有关。
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后,开始统治东北。
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关东军上下也是唉声叹气。
满洲最终并入国民政府范围,这是河本策划皇姑屯事件之后,他们所能估计到的最坏结果。
费了这么大的劲,却只换来了东北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早知如此,还不如不干了。
就整个中国和中华民族而言,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一生中干得比较漂亮的一件事。
自此,这个一直陷于分裂和内战的古老国度至少在形式上完成了基本统一。
1931年春天,南京政府召开国民会议。
张学良出席。随后就因“患伤寒”而住进北平协和医院,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东北。
日本的关东军内实行的是轮换制,各个师团轮着去东北体验一下高寒生活。
为了适应东北作战需要,军部把轮换制改成了常驻制,部队也由京都的第16师团改为仙台的第2师团(仙台师团)。
这个仙台,就是鲁迅先生师从藤野先生学医的所在。
它在地理和气候特征上都与东北相接近,按照鲁迅的说法是“初冬就颇冷”,从这个地方出来的士兵自然也比较耐寒。
此后,日本军部又做出两项重要人事调整。由曾任张作霖顾问的本庄繁中将(陆大第19期)担任关东军司令官,土肥原大佐(陆大第24期)担任沈阳特务机关长。
把这两个“中国通”调往东北,自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本庄繁一到任,便由石原陪同,对关东军各部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视察检阅。
其中沈阳是其视察的重点。在他的检阅下,驻沈阳各日军部队联合举行了攻打沈阳城墙的夜间演习。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九一八事变”前关东军的一次实力演练和总动员。
1931年9月18日深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在奉天北面约7500米处的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引爆炸药,炸毁了一小段铁路。
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并袭击日军守备队,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
日本最先进攻的这支部队只有105个守备队的士兵。
就这105人,比水浒的108将还少3个。
在那个做梦都想当少佐的今田大尉的率领下,呐喊着向北大营冲去。
在他们对面,就是北大营。里面驻扎的,是所谓东北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东北陆军独立第七旅。
一万多人,步枪、机枪、大炮样样齐备,听说是东北军的“王牌”部队。
100比1。就算不是精锐,不是“王牌”,围成一圈,踩也能把你踩死。
帐谁都会算。显然,日军105将完全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往里面闯的。
悲观一点的,连遗嘱都准备好了。
可是等他们闭着眼睛冲进去的时候,一睁眼,才发现情况大出预料之外。
那一万多人不是准备和他们拼杀的勇士,倒像是一万多头待宰的羔羊。
天照大神啊,是你在保佑我们吗?
接下来便出现了世界战争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观。
一百多人追杀一万多人,而且追得荡气回肠,毫无顾忌。
都是军人,还号称“精锐”,对方不过是看看铁路的守备队(并非后来出动的仙台师团),当兵的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北军那里没人指挥。
此时,北大营的最高军事长官、第7旅旅长王以哲,竟然不在营内。
哪里去了?既非开会,也不是汇报工作,而是找乐子去了。
旅长不在,不是还有团长吗?三个团长,一个都不在。去了哪里?也是找乐子去了。
幸好还有一个负责的。只是这个负责的等于不负责,因为据说他不会打仗。
这位兄弟的职务是旅参谋长。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混上去的。参谋长不会打仗,也算世间一奇。
不会打仗但会打电话,赶紧请示更大的参谋长——负留守责任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
火烧眉毛的关头,居然还能想到请示领导,这参谋倒也没白当。
荣臻那两天正在给他老爷子办寿诞,忙得晕晕乎乎,电话打过去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只好先用张学良前一阵给他的类似外交辞令的指示应付一下:暂时不允许抵抗,等待命令。
然后赶紧打电话请示北平的张少帅。
住在北平的张学良夜生活还是蛮丰富的,像他的7旅将官一样,这么晚了还在找乐子。
他在正在北平某戏院看戏,据说还是名角主演的《《宇宙锋》。
得知这一情况,赶紧从戏院跑出来,连夜召开东北军政首长会议,集体商讨的结果是不能抵抗。
他给荣臻的回复是:要避免扩大冲突,不得开枪还击。
这一番茶话会开下来,北大营的东北军已经在地上躺了一大堆了。
官僚主义搞到这份上,也真是古今无二,丢脸算是丢到家了。
回过头来看,这些“抵抗”、“不抵抗”的问答其实也都是在扯犊子。
北大营的士兵们,这种情景下,你们需要请示汇报吗?
人家剌刀都顶到胸口这里了,第一反应就是哪怕赤手空拳也得夺下他的白刃,不然还能叫当兵的?!
难怪自此之后,东北军的士兵就再也抬不起头来,耻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