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章 小鬼子也会兵法?

日军12联队指挥官中村铁藏被气晕后,日军联队士兵出现了暂时的混乱。

这时书友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那就是在日本陆军各建制单位中,从来都只有正职军事主官。

上至师团长、旅团长,下至中队长、小队长,几乎没有看到过副职。

这无疑让人十分困惑,同时也不禁让人联想。

战时一旦正职阵亡,没有副职顶替,是否会影响对军队的指挥?

其实日本陆军中是有比较健全的补进机制的,一旦军事主官阵亡,陆军制度中已经写明了谁是接管者。

同时,军事主官在战前也会指定替补指挥员加以确认,一旦军事主官阵亡,随时替补。

可是现在日军12联队的指挥官还在,只不过是暂时昏厥。

这时到底是等联队醒来后继续指挥呢?

还是马上按照陆军制度再指定一名军官来接替他的指挥权呢?

这是个非常严肃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

这时只好将‘联队附’找来。

刚才前文说道,日军不是没有副职军官吗?怎么现在又出现了‘联队附’呢?

其实这个‘联队附’只是联队长的助手,并不是副职,也不是副联队长。

联队附军衔仅为大尉,比联队长低三级,就是联队的附员。

帮助主官处理日常勤务,有点像副官但又不完全是副官,联队附副官还要负责主官的生活琐事和警卫工作。

这名‘联队附’匆匆的赶来,发现联队长中村铁藏大佐昏了过去。

只好叫医务兵过来抢救治疗。

但是此时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12联队一整个联队有3000多人,不可能没有指挥官啊。

于是‘联队附’只好通过电台向上级呼叫请求“战术指导”。

日军前线部队请求战术指导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丧失有效指挥后,通讯员或现存越级向上级发出战术指导的请求。

以求在丧失有效指挥后建立起新的指挥系统并完成作战任务。

另一种情况是战况超出预计,已经不是现场的部队最高长官所能处理的,但又不敢一走了之。

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级别更高的人来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我已经请求战术指导了,接下来就是奉命行事,再出什么事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其实就是要求增援,求援,只不过日本人嫌求援失面子改成个战术指导。

日军第十一师团指挥官厚东笃太郎中将一听前线战报;第十二联队在茜泾营受到国军的顽强阻击,而且海军的舰载飞机也损失了五六架,顿时嘴里“八嘎,八嘎。”的骂个不停。

现在12联队指挥官暂时晕倒,请求战术指导。

十一师团师团长厚东笃太郎中将,只好命令步兵第十旅团稻横孝照少将带领第十旅团前去增援。

并严令一定要拿下茜泾营这块硬骨头,为日军包抄中国军队的后路打开缺口。

日军步兵第十旅团稻横孝照少将率部赶到茜泾镇,此时十二联队长中村铁藏业已清醒过来。

听闻稻横孝照少将来了,马上小跑着过去报告战况;茜泾营阵地修建的极其坚固,守军武器精良,应是国军中央军的精锐。

而且堡内还有秘密武器,竟然能够击落皇军的飞机。战力不容小觑。

稻横孝照少将冷眼扫视着中村铁藏大佐,沉声说道;“据军部情报显示,目前该地区没有国军的大部队设防,只有一股部队。

最多只是连级营级单位。

你堂堂一个联队的兵力,3,4千人,竟然连国军的小股部队都打不过,简直是丢我们大日本皇军的脸面。

我下令;接触你的联队长职务,降为大队长。

第一大队大队长高谷接任联队长职务。“

随后稻横孝照少将和参谋长等幕僚一起,拿出地图,研究如何攻打茜泾营这座城堡。

日军步兵第十旅团辖两联队六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

同时还有一个装备有2门92式步兵炮的炮兵小队,旅团总兵力足足有7000多人。

日军步兵第十旅团7000多人加上先前的步兵第十二联队3800人,此时日军的兵力达到一万多人。

还有旅团带来的炮兵中队,好不容易从船上运下来的4门92式步兵炮。

日军第十一师团不是坐船过来,重炮不易携带吗?

怎么会又带来了四门大炮呢?

这里要说明一下,日军的92式步兵炮是日军主要的地面火力支援武器。

该炮具有非常广泛的地形适应性,不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可以快速部署,随时支援步兵战斗。

首先,该炮特别“小巧”,全重只有0212吨,也就是200多公斤。

身材小巧,使得92式步兵炮无需车辆牵引,只需骡马,甚至用人力也可以拖着行动。

这使得步兵第十旅团拖家带口的也要将这些火炮带上,现在面临着茜泾营城墙加城堡的堡垒,日军的92式步兵炮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该炮威力很大。

92式步兵炮的高爆弹重达38公斤,和一般的75毫米身管火炮及80毫米级别迫击炮的高爆弹是一个档次。

这意味着92式步兵炮具有较大的威力。

对付中国战场的土木工事和卡车、轻型装甲车也完全足够了。

随着稻横孝照少将的一声令下,日军的四门92式步兵炮一字排开。

对着茜泾营的城墙就是一阵乱轰,一颗颗的炮弹呼啸而出,在城墙和茜泾营的城堡上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但是,但是,这些重达38公斤的炮弹落在城墙上,除了一声声的巨响以外,对城墙和工事几乎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

硕大的城堡魏然挺立,像一座钢铁长城一般,矗立在日军的跟前。

“这是什么建筑?怎么如此的坚固?”

看见日军的大炮轰炸在城墙之上,没有常见的城墙崩塌,也没有烟火燃烧和人喊尖叫,这不科学啊?

日军旅团长稻横孝照少将大惊失色,这座建筑物也太他妈坚硬了吧。

“开炮,继续开炮、”

稻横孝照少将声嘶力竭的喊道。

日军炮兵中队指挥官愁眉苦脸的过来报告到;“炮弹打完了。“

这次从从水上乘船登陆作战,所以大炮等重武器只携带了少量的炮弹。

92式步兵炮的炮弹弹药是五发一箱,30公斤,得专人搬运,驮马可以驮四箱。

此时日军还没有开发出弹药车,(34年开发出弹药车,可装五箱25发炮弹,两辆弹药车可以链接在一起。)所以在陆地要靠驮马运输弹药。

而在海上登陆过来,辎重不便,都靠士兵肩抗手搬。

一门炮携行20发炮弹,另有20人的弹药分队携行144发炮弹,这些弹药中870公斤。就这些炮弹也将运输分队的小鬼子累的够呛。

而且弹药最后还包括教练弹,照明弹,真正用来作战的榴弹总共就100多发炮弹,九二步兵炮射速为每分钟10发,四门炮打五,六轮就打光啦。

稻横孝照不信这个邪,没有大炮难道我大日本皇军还攻打不下一座城堡?

随后下令;第十旅团两个联队从东西两边进攻。第十二联队从正面进攻,留下北边的方向。

稻横孝照这个老鬼子的意思是日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同时猛攻,留下北边这个缺口。

不得不说这个日军指挥官还是有点狡猾的。

这一招来之《孙子兵法军争篇》,叫做“围三阙一”或者叫做“围师必阙”。

是古代乃至现在攻城拔寨之时的极为狠毒的一招,但是却很有用。

意思就是攻城的一方在攻击的时候,无论你有没有能力全歼敌军,你都要给敌军留一条“生路”。

也就是说城墙有四个方向,你围着三个方向打,留下其中一个方向给敌人逃命。

有人看到这里就笑了,有能力全歼敌军的时候何必多此一举?

这其中的道理大不一样。如果你仗着人多势众全部围严实了往死里打,那么守城的敌军看到逃跑无望就会拼死抵抗。

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

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

稍微有头脑的将领都能算过这个账来,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

所以这一招最高明的地方就是利用了人性的求生心里,人只要在有希望活下去的情况下会变得异常脆弱。

所以孙子经常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难怪小日本拼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真的不是吹的啊。

看来日军第十旅团指挥官稻横孝照少将这个老鬼子肚子里还是有点货的。

可是就像稻横孝照猫画虎学了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孙子兵法》,那也是半瓢水。

茜泾营里面可是有着咱们华夏兵王汪寒,加上精通中国国学和西点军校学贯中西的梁思忠,还有税警总团最优秀的战士。

这一仗结果如何,还真不是小鬼子说了算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