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泾营的城墙上。
汪寒和梁思忠看见日军来了援兵,而且还带来了几门步兵炮。
脸上不仅没有害怕担忧的表情,反而越来越有底了。
日军将援兵调到这里,那其他方面的日军就会兵力分散。
而国军方面面对登陆作战的压力就会较小。
现在只有将日军死死的拖在此地,为国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同时国军指挥部就可以调整防线,打破日军的进攻计划。
‘围三阙一’,小鬼子看了咱们老祖宗的兵书,想照猫画虎,呵呵。”
看见日军的进攻态势后,梁思忠不由发出了嘲笑声说道。
梁思忠和汪寒商量后,决定和日军死磕。
一营现在有四个步兵连,每个连有三个排。
每排有六个班。每班战士14名,每班配备轻机枪—挺,一个连的兵力达到252人之多。
现在梁思忠虽然是营寨的总指挥,但是对汪寒的意见非常尊重和重视。
汪寒作为税警总团的高级参谋,亲赴险地,和一营的战士们共同抵抗日军。
这份胆量和这份豪气就令人佩服。
而且汪寒军事能力出众,尤其是那把比普通步枪大不少的大型步枪。
枪管比重机枪的枪管都要粗,都要大。
这种特殊的大枪不仅打得远,而且威力奇大。
竟然可以打爆日军的飞机。
日军失去了飞机的轰炸,极大的减轻了营寨的防守压力。
现在日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没有重炮和飞机,仅凭几门92步兵炮,就想打下这座城墙堡垒,那是百日做梦。
税警总团这支部队自组建以来,官兵们斗志极高,和日军作战从来没有退缩过。
梁思忠命令一营的四个连分头防守。
同时六门迫击炮亲自指挥,对日军攻势最旺最集中的地方进行炮火支援。
这六门迫击炮是从法国购买的“布朗德”迫击炮。
法国布朗德公司的迫击炮闻名天下,布朗德是个兵器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研究性能先进的新式迫击炮。
他设计的迫击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一战中在各国广泛使用。
并被各国仿制仿造。
可见这种迫击炮的性能非常优秀。
“布朗德”迫击炮仍作为名牌产品,形成有十几种不同型号的系列产品,其中单是60口径的就有远程型、近战型、突击队型、车载型等多种。
税警总团的这六门迫击炮就是特别订购的“突击队”型迫击炮。
这种迫击炮全长861,重约10kg,携带和使用十分方便。
虽然构造简单,可是配有榴弹、发烟弹、照明弹、指示弹等多种弹药,最大射程达1000可遂行各种不同作战任务。
在对日军进攻的步兵进行一轮集中轰炸后,炮击跑小队的战士们迅速抗起炮筒,打了就走。
一门迫击炮只有10公斤,一名战士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携带。
所以这个炮兵小队可以轻松的在城墙上游走,发现那边的小鬼子人多,就照着那边的日军轰炸。
结果日军以为营寨里到处都是国军的火炮,防不胜防。
从来都是日军利用火炮的优势来轰炸国军。
现在反了过来。变成国军用火炮轰炸小鬼子。
这下进攻的日军头痛不已。以至于一听到炮弹的呼啸声,就马上卧倒。
实在是被迫击炮炸怕了。
这种迫击炮不仅威力大,而且射速快。
一分钟就是18发,六门迫击炮就是100多发。
一轮五分钟的齐射,迫击炮轰炸的范围别说日军进攻的士兵了,几乎是片草不存。
看见进攻的日军士兵被国军的迫击炮炸得鬼哭狼嚎,进攻受阻。
日军旅团长稻横孝照少将也是暴跳如雷。
将原步兵十二联队长,现在降为大队长的中村铁藏叫了过来喝到;“你滴,将功补锅的干活。
现在你亲自带队,一定要攻下对面的城门。
如果攻不下了,你滴不要回来啦。你滴明白?”
中村铁藏苦着脸答道;“下官的明白。”
随后抽出指挥刀,亲自带领一个大队的日军,在几十挺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朝着茜泾营的城墙凶狠的扑来。
哪里不好打,要攻打茜泾营的正面?
无敌战神汪寒同志就在茜泾营正面的城墙上。
此时看见日军在一轮攻势受阻后,马上又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
而且这轮进攻,日军的军官一个个高举这指挥刀冲着最前面。
后面的日军士兵看见军官都冲锋在前,怎敢怠慢。
也是一个个举着三八大盖,迈着罗圈腿,呼啦啦一大排冲了过来。
这一轮的日军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迎着城墙上的枪林弹雨,不要命的进攻。
最后竟然让这股日军攻到了城墙之下。
梁思忠和汪寒没有想到日军如此的顽强,冒着炮火和轻重武器的打击,还是能够攻到城墙下。
此时后面的带队指挥官中村铁藏在200米处的一处临时建立的掩体前,兴奋的大喊大叫。
高举着指挥刀喊道;“攻击,攻击。我们的勇士已经攻到城门,后面的小伙伴加油啊!”
汪寒举着望远镜,看见了这个在前沿阵地乱蹦乱跳的日军指挥官。
仔细一看,好像是个大官。
身边跟着两个传令兵,还有一名挎着背包的勤务兵跟随。
汪寒的眼神瞬时凌厉起来。
在日军部队里,只有高级军官配备警卫员。
按照日本高层的规定:起初旅团长以上的军官才能拥有警卫员,在日军部队中,旅团长的军衔都是少将。
也就是说,只有将官采用资格分配警卫员。
除了警卫员外,就是勤务兵了。
日军的野战部队只有佐官级别的军官才有资格配勤务兵。
因为勤务兵会帮忙长官携带一些作战用品。
例如望远镜,地图等。
那为何指挥官不带望远镜,要问警卫员或者勤务兵要呢?
从许多描述战争的电影和战争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战争的交战双方发生战斗时。
指挥官总是对警卫说,把望远镜拿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这是因为比如说望远镜,公文包,以及配备的手枪这一类军官常用而士兵不常用的物品,都可能成为敌方狙击手辨识己方军官的标志。
军官自己不带让警卫携带,一方面降低了军官被射杀的几率,另一方面也让军官的担子更轻些。
这在历史上是有过惨痛教训的。
要知道,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化,最优先攻击的目标自然是敌军的指挥官。
从古至今,指挥官就如同军队的大脑和灵魂,是战斗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旦没有了指挥官,这支军队瞬间就会丧失灵魂,在战场上群龙无首引发混乱。
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会对战争最后的胜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日军的佐官级军官是不可能深入到前线阵地的。
汪寒洞察如火,一眼就看出来,这个敢深入到前线的日军军官是个大家伙。
身边有勤务兵,还有传令兵和通讯兵,肯定是日军的前线指挥官。
汪寒慢慢的将肩上的那把狙击步枪在掩体里面架了起来
粗大的枪口开始瞄准这名日军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