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五十一章 悲壮史诗由此开始

郑刚眼神一瞟,发现自己身后高处悬挂着一面写着“日本人俱乐部”的横匾。

距离地面约有三米来高。

猛然纵深一跃,平地飞起,一把将那块横匾摘了下来。

然后双手握住横匾,抬起右腿膝盖,将这块横匾砸了上去。

瞬间这块横匾一分为二。

郑刚将左手的横匾仍在地上,一脚踏了上去,右手将手中的半块横匾对着四楼楼顶之上的旗杆梭了过去。

这半块横匾带着强劲的劲风,扶摇直升,犹如一把梭镖一般,将楼顶的旗杆斩断,然后旗杆上的日本“太阳旗”就跌落了下来。

哇!外面所有围观者瞬间发出惊呼声和赞叹声。

在日本大楼的门口,将日本人的招牌摘下砸烂,然后还将日本人的象征“太阳旗”凌空斩断。

这气魄这气势绝对是令人惊叹不已。

这下子可把日本人气坏了。

门口门外的日军士兵顿时将手中的武器对着郑刚就开枪,一阵枪林弹雨,这个伟大而果敢的中国人郑刚,最后缓缓的倒了下来。

这是郑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外边的中国人。

同时最后的举动,也是对小日本的蔑视,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不会屈服的。

汪寒看见郑刚高大的身躯缓缓倒下,顿时血脉膨胀,怒不可遏。

可是周围全部都是日军士兵还有名团和浪人。

硬拼肯定吃亏,也是白白牺牲和浪费生命。

于是汪寒强忍住眼泪,将那群准备冲上去的学生们拦住。

同时对外面准备和日本人拼命的中国人喊道;“大家不要冲动。血债要用血来还。

但不是现在。郑刚是为来哦我们大家而牺牲的,如果现在大家上去和小鬼子拼命,就辜负了郑刚先生的好意。

我们先将他的遗体好好安葬。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最后也有明事理的人。

知道眼前的形势是日本人占据绝对优势,硬拼国人会伤亡更大。

于是出声响应道;“我们先将郑刚先生的遗体抬出来,逝者为大,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众人强忍着眼泪,将郑刚的遗体抬了出来。

此时日军士兵也不便前行阻止,因为日本人也是崇拜强者和真正的勇士的。

所以汪寒带领大家将郑刚的遗体抬出,然后一路至殡仪馆。

最后汪寒将郑刚和妻子赵静两人安葬在上海郊外的一处半山处的一棵大树下。

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郑刚和赵静两个真心相爱的中国人,终于能够永远的在一起了,,,,,,。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时,中国军队占了绝对优势,除2个精锐师外,还有2个装备德国火炮的重炮团,即炮兵第10团和炮兵第14团,按理应具有压倒性优势。

其时日军在上海的部队仅海军陆战队3000多人,紧急从日本商团中动员退役军人,合计也不过4000人,重武器也不足,但其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致使中国军队一直无法完成重大突破。

15日,日本裕仁天皇命令松井石根大将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第3师团、第11师团等军直属部队进攻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汪寒此时和特派员潘仁也在紧锣密鼓的完成着上级交下来的任务。

已在一星期前将一批从上海市立医院购买而来的药品运往苏区。

这批药品是通过关系好不容易用高价购买而来的。

并在前日将一批从黑市上兑换的金条也已运往苏区。

现在还剩一个任务,就是搞到枪支弹药。

汪寒通过娜塔莎,从白俄骑兵队弄了一批莫辛纳甘步枪。

又通过沈鹤的关系,搞到了一批驳壳枪。

此时上海战事日渐激烈,战火已经延伸到市区大部分地区。

为了将这批武器运出去,汪寒决定亲自押运。

而特派员潘仁也一同加入这次的押运任务。

因为潘仁此时来上海是临时性质,就是为了完成枪支药品等任务。

现在最后一个任务即将完成,所以潘仁的目的就是和这批武器一起回到苏区。

这批武器被装在一条机帆船上,走水陆离开,先从蕴藻浜到黄浦江,然后到达宝山。

最后进长江然后沿江而上到达苏区。

汪寒和潘仁,还有十几名浦东船厂的工人们,一起上了船。

这些工人是准备前往苏区投奔革命队伍的,所以也和汪寒一起。

机帆船一路在老船工的带路下,一路在蕴藻浜里面穿行,来到了黄浦江。

然后有经过黄浦江来到长江上。

这时前面传来汽笛声,汪寒来到船上的驾驶员用望远镜一看;我去!

江面上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全是悬挂着日本海军旗的日本海军军舰。

汪寒略微一数,竟然有三十多艘。

这么多的军舰几乎将长江江面都塞满了。

这下肯定是过不去了。只要先上岸再看情况想办法。

于是汪寒和潘仁商量。潘仁此时也只能同意先上岸再说。

那么多的日本军舰,一艘机帆船过去那不是找死啊。

工人们将武器枪支等从船上搬出来,然后装上小推车,来到岸上,此时距离最近的县城是宝山县。

工人们和武器都上岸后,汪寒随即和大家商量,现在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回市区,然后等待战事结束后再想办法出来。

二是先到宝山县城,然后等待机会。

工人们纷纷举手表示选择第二方案。因为他们好不容易出来就是为了投奔苏区参加革命队伍,现在回去岂不是白来了。

而潘仁也选择了第二方案。

因为现在上海战事越来越激烈,中日双方投入的军队也越来越多。这仗打起来不知要打多久。还是早点离开为好。

汪寒见大家都选择了第二方案,也是犹豫了一会。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宝山也是即将开始的大战序幕。

宝山,地处长江咽喉位置,方圆不足10里,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现在江面上已经出现日军舰队,说明日军将要开始登陆进攻。

宝山县城位于吴淞口,东南北三面临海,地势险要,是阻击敌舰闯进长江口岸的重要防线,也是保卫上海战场侧翼的重要堡垒。

一旦日军登陆得手,很容易迂回包围上海市区,造成主力被围的后果。

所以现在的宝山县城,很有可能是中日双方争夺的要点和重地。

汪寒也不收着,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日军的企图一一道来。

听汪寒如此分析以后,特派员潘仁马上犹豫起来。

现在去宝山县城很有可能爆发激烈战事,会上海市区说不定还能避一避。

可是工人们一听马上群情激愤起来。

要打仗啊!好啊。

我们有武器,有人手,正好可以报效国家,为上海保卫战出力。

汪寒将手一挥,示意工人们稍安勿躁,然后目光灼灼的看着特派员潘仁。

潘仁此时心里也是起伏不断,坐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但是想到自己刚来上海时,赵静对自己的热情款待。

而且为了掩护和保护自己挺身而出,英勇就义。

而郑刚为了替妻子报仇,单枪匹马,勇闯日本人俱乐部大楼。

最后英雄牺牲。

郑刚和赵静两人高大英勇的场景和情景在潘仁脑海里回荡。

潘仁猛然豪情万丈。高声说道;“既然小鬼子打到家门口来了,身为中国人定不会临阵退缩。既然宝山县城是阻挡日军进攻上海的咽喉要地。那我们就去宝山。

和日军拼啦!就算是战死,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这是汪寒第一次用正眼也是用敬佩的眼光看着特派员潘仁。

既然要战,那便战吧!

目的地宝山县城,出发!

汪寒大声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