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求救补、找生路
饭厅里,园桌上摆满大盘小碟。张夫人端大碗热汤放桌上:
“经常这样,临吃饭就有事。二儿子放假回家也不陪吃个团园饭,真是的。”
大儿子李世杰说:“妈,爸爸有事你让他去办就是了,何必操这份心。”
张夫人:“你还说,现在你就应该多挑点担子,让你爸爸多歇歇。“
李世杰苦笑:“我不是帮挑着了吗?怎么冲我来?”他朝李超杰笑笑,“妈、等二弟从矿业学校毕业,爸爸的担子就轻了。你放心。”
“还说这种没出息话。你是哥哥,你应该多挑些。”又温情说:“超杰你好好念书,你瞧你爸爸,忙得吃早点都不得安生。毕业回来帮你爸爸挑一把。”
李超杰淡笑;“大哥,我看家里的重担子非让你挑,‘贵兴隆’的责任非你莫属了。”
李世杰不解:“咋个,二弟你咋个这么说?”
李超杰:“你是当大哥的,自然应该挑重担子、继承家业。”
“二弟、那你想做什么?”
“我?我以后自然也会回来帮着挑重担子的。“
这时,大儿媳妇罗敏端托盘过来,张夫人忙去帮忙。
罗敏把一大碗烫汤放到李超杰面前:“二弟,别说了,先吃米线。”
张夫人:“超杰,快尝尝、你大嫂娘家在蒙自南湖开了一家名叫‘满湖香’的过桥米线店,吃的人很多,连坐位都难找,生意兴隆。你大嫂深得真传,你闻闻多香,好吃呢。”指着桌上的大碗小碟。
李超杰乐了:“好。妈,大哥把个大厨娶回家,我们全家都有口福了。天天都有好吃的了。”大家都笑起来了。
罗敏:“好、我以后天天做好吃的给你们吃。”
李世杰:“二弟,这是妈和大嫂辛苦半天专门做来款待你的,你要多吃点才对得起她们哟。”
李超杰:“好、好、谢谢妈、谢谢大嫂、谢谢大哥。我一定多吃点,不但要多吃点。我还想把这些厨艺都学会过来呢。”
张夫人道:“好说、想学点本事好,只要你想学,都教给你。现在只要求你好好念书。再有、就是想给你也说个漂亮能干的媳妇回家来帮我。”大家又都笑了。
李超杰:“忙个哪样,我现在还是个学生,还小呢。”转脸过去。
张夫人:“不小啦。现在洋学堂里不是有当了爹,有几个娃娃还去念书的学生?”
李世杰:“妈妈,其实当了爹有了娃娃,还去学校里念书的,古今中外都有。”。
张夫人:“就是嘛,我和你大嫂正为你物色一个漂亮能干的媳妇操心呢。”
罗敏捅了下张夫人,指指在厨房忙碌的红衣少女秀华,张夫人会意眼睛发亮了。
墙上贴幅广告招牌画:一座荷花簇涌的小岛,一位古装书生坐在石桌前专心读书,一位美丽的古装女子,携小女孩挽食盒跨过小石桥送食物。几个醒目大字“正宗云南蒙自优质过桥米线”在旁。
罗敏介绍:“蒙自过桥米线可用的荤、素食材很多,今天我只准备了二十多种。瞧,”她指着园桌和墙边长桌琳瑯满目大盘小碟的食物说。
她用筷子轻敲一只大瓷花碗,碗中盛满汤,上面盖着一层猪油,
“这是用乌骨鸡猪骨头煨熬出来的高汤,油盖住近百度的高温,能把放进去的生食材都烫熟了。”她拿起一小碟。“瞧、这是云南有名的杆条鱼片,”用筷子扒进汤中搅拌几下夹出鱼片,“瞧、红色变白了、熟了。”又拿一碟,“这是乌鱼片、这是海参、尤鱼,来、二弟,扒进汤中去。”,“还有鸡、鸭、鹅肉,猪里脊肉、猪肝片、熟牛肉、羊肉、羊肝片。”一、一往李超杰碗中扒,用筷子搅,大家都瞅着她做。
李超杰:“哎呀、够了、够了、大嫂、太多了。”
罗敏:“素菜也要放,才会好吃。”拿来浅竹筐“这是建水特产嫩草芽、又鲜又脆,还有碗豆尖、豆腐皮、再加上葱、芫茜,趁汤烫、都放进去。”
张夫人拿两个小蝶递给秀华示意她送去。秀华上前:“二少爷,这里还有蛋卷、鹌鹑蛋、宣威火腿……”
张夫人忙过来:“秀华,错了。他不是二少爷,你就叫他超杰、李超杰,从现在起。”
李超杰不知何故:“叫什么都可以,没事。”与秀华双目对视而笑,目光又迅速闪开。
夫人说:“超杰,秀华今年十六岁、念过书、有文化……
罗敏插嘴说:“还会做豆腐,人称豆腐西施,又会做裁缝,你瞧清楚了,秀华姑娘真是年轻、漂亮、又能干。”说得秀华脸一下绯红了。
李超杰:“你们说些什么。比我大的,就是我的姐姐。比我小的,就是我妹妹。来、一起吃米线。”示意她坐在自己身边的椅子上。秀华感觉有些突然,腼腆转身走回厨房夫人和罗敏都笑了。
罗敏问李超杰:“怎么样?”
李超杰搓搓手用鼻子闻闻;“这么大碗好吃的、真香。口水都出来了。”
张夫人:“不是,问你正事?”
“哪样正事?”
张夫人悄声问:“你感觉这位秀华姑娘怎样?”
“哪样感觉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