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问题初见成效后,王建业又把目光投向了内部管理。
一天晚上打烊后,他悄悄来到后厨,眼前的景象让他皱起了眉头——几大盘备好的配菜被直接倒进了垃圾桶,半锅高汤被随意放在灶台上,已经微微发酸。
“这些都不能用了”王建业指着垃圾桶问正在收拾的小工。
小工吓了一跳:“王、王总.这都是按标准备的料,没用完.”
“标准谁定的标准”
“就一直都是这么备的.”
第二天一早,王建业就召集所有厨师开会。
他让人把昨晚浪费的食材折算成钱摆在会议桌上,厚厚一沓钞票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些,都是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利润。”
王建业的声音很平静,却让在场的人如坐针毡,“从今天开始,我们实行按需备料制度。
李师傅,你负责根据预订情况调整备货量。”
李钢点点头,脸上有些挂不住:“是我管理不到位”
“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王建业摆摆手,“现在大家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人员配置的优化则更为棘手。
当王建业提出要调整排班、合并岗位时,几个老员工直接找到了他。
“王总,我在徐州人家干了三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服务员领班刘姐红着眼眶,“现在说要减我的班次”
王建业给她倒了杯茶:“刘姐,你误会了。
不是减班次,是优化排班。
比如中午客流少的时候,可以减少两个服务员,把这些时间补到晚上高峰期。”
他拿出一个详细的排班表:“你看,这样调整后,大家的总收入不会少,但店里的人工成本能降下来。”
刘姐将信将疑地看了看表格,脸色这才缓和了些:“那试试看吧。”
最难的谈判是和房东老周。
这个精明的唐山本地人,把商铺出租当做摇钱树,年年涨价。
王建业特意选了个周末,提着两瓶茅台登门拜访。
“周叔,咱们明人不说暗话。”
王建业给老周斟满酒,“现在生意难做,您要是再涨租金,我只能关门走人了。”
老周抿了口酒,眯着眼睛:“王老板,现在这地段,想租的人排着队呢!”
“是,但像我们这样稳定、爱惜房子的租客可不多。”
王建业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份合同草案,“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签五年长约,每年按5%递增,但前提是现在租金降10%。”
老周嗤之以鼻:“你当我傻现在通胀这么厉害”
“通胀总会过去的。”
王建业压低声音,“但好租客可遇不可求。
上周隔壁街那家店,租客跑了,欠了三个月房租不说,还把房子搞得一团糟”
这话戳中了老周的痛处。
他犹豫了半晌,又给自己倒了杯酒:“五年太长了,三年吧。
租金可以降8%,但每年递增不能低于7%。”
经过两个小时的拉锯战,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走出老周家时,夜已经深了,王建业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
改革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
第一个月,虽然采购成本下降了12%,但整体经营仍处于亏损状态。
最艰难的时候,王建业甚至动用了个人积蓄给员工发工资。
财务小刘拿着账本找他签字时,手都在发抖:“王总,再这样下去.”
“再坚持一个月。”
王建业的声音很坚定,“我们的方向没错,只是需要时间。”
转折出现在第二个月的中旬。
一天中午,几位西装革履的客人走进店里,点名要见老板。
王建业以为是来找茬的,没想到对方是唐山钢铁厂的采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