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8章

“快来看看王氏分店的新菜品,每一道都让人垂涎欲滴!”店铺的一条社交媒体动态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很多网友看到后,纷纷留言:“看着就想去吃了!”“这菜看起来太诱人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

通过网络的传播,王氏分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

#连云港的风味逆袭九十年代中期,连云港新浦街,那是一条充满烟火气的街道,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各类招牌琳琅满目。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班驳的光影。

王建业站在自己新开的分店门口,望着那崭新却又略显冷清的招牌,心中满是憧憬与忐忑。

这家分店,承载着王建业的梦想,主打徐州特色菜品。

店门不算大,店内装修朴实而整洁,摆放着十几张方桌,靠墙的位置还陈列着一些徐州特色的小摆件,试图营造出浓浓的家乡氛围。

然而,王建业很快就发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严峻。

连云港,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本地海鲜菜系早已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宛如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

当地的饭馆里,海鲜的鲜香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食客们对那些鲜嫩的鱼虾贝类情有独钟,谈起来眉飞色舞。

而对于王建业带来的徐州风味,他们大多只是投来好奇的一瞥,然后便匆匆走过。

分店开业后的日子,冷冷清清。

店内服务员们无所事事,看着空荡荡的桌椅,脸上满是落寞。

王建业常常在店里踱步,眉头紧皱,心中暗自焦虑:“怎么会这样徐州菜的味道明明很不错,怎么就吸引不了当地食客呢”隔壁的“海州老馆子”,是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海鲜饭馆。

这里每天都人满为患,热闹非凡。

老板李大海,身形微胖,挺着个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总是带着一副得意的神情。

看到王建业的分店生意惨淡,他不禁心生轻蔑,时常对旁人放出风声:“哼,外地菜在港城根本站不住脚,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还想拿那些不伦不类的菜系来抢生意,简直是自不量力!”这话传到王建业耳朵里,他心中又气又恨,但也暗暗憋了一股劲:“我就不信,徐州菜在这就没机会!”在一个闷热的午后,王建业坐在店内,看着寥寥无几的顾客,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灵光一闪,想起这几天观察到的一个现象:连云港人虽然偏爱海鲜,但对豆制品也格外钟情,常常将两者搭配在一起。

“也许从这方面入手,能找到突破口。”

王建业站起身来,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他立刻召集厨师团队,来到狭小的后厨。

后厨里,摆放着各种食材和炊具,弥漫着一股混杂的气味。

墙壁被烟火熏得漆黑,炉灶上还残留着未洗净的油污。

“大家都过来,咱们得想想办法,改变一下现在的局面。”

王建业拍了拍手,大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厨师们围拢过来,脸上写满了无奈与迷茫。

其中一位年长的陈师傅率先开口:“王老板,这本地人的口味实在太难捉摸了,咱们徐州菜在这好像真的水土不服啊。”

王建业皱了皱眉,说:“不,事情还没到绝望的时候。

我发现连云港人喜欢把海鲜和豆制品搭配在一起,咱们能不能结合这一点,研发一些新菜呢比如说,做个‘海鲜豆腐锅’,用咱们徐州的炖菜手法来烹制,再加上本地新鲜的鱼虾,你们觉得怎么样”厨师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年轻的小李师傅挠了挠头,说:“王老板,想法是挺好,但这做法上还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徐州炖菜和这边的做法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对,我担心味道融合不好,反而弄巧成拙。”

另一位张师傅也附和道。

王建业点点头,说:“我明白你们的顾虑。

但咱们不尝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大家集思广益,咱们一起研究研究。”

于是,厨师们立刻忙碌起来。

他们从市场上采购了新鲜的豆腐和各类海鲜,开始了紧张的试验。

厨房里,炉灶的火焰呼呼作响,锅铲在锅里翻炒的声音不绝于耳。

各种食材的香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