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但元载没有学王孙公子把扇摇,而是深入田间,亲自视察灾情。
形容枯槁的老农,正因烈日当空在家避暑。却见数名身着圆领袍的人,正朝着他的屋子走来。为首之人,看上去正值盛年,面相威严,身后的人都不敢比他在前一点点。
老农出屋,问道:“你们来俺家有什么事?”眼神里满是恐惧。
为首的中年人,笑道:“老人家千万不要害怕,我们只是路过贵地。看到你家的秧苗长势喜人,特别想来求教方法。”
老农听了,笑道:“其实没别的方法,只要用心管理就好。再就是水源充足,别的技巧没有。”言语里满是恐惧。
中年人回头看了自己的部下,个个身材伟岸,眼神锐利,难怪老农会害怕。于是谢过老农的指点,带人离开了老农家。沿着一条小径,继续向其他家走去。
路上,李抱玉道:“原本以为元相来泽州,会巡察军队。没想到是来看人家的秧苗,真的是叫人吃惊。”
元载笑道:“这些可是你军队的来源,当然要用心才行。再者说,你看这老人家的秧苗真就与众不同,难道是另有手法?”
亲兵队长杨朝晟直言道:“元相可以发钧令,让那个老人家来府衙询问,简单省事。”
元载轻哼一声,训道:“你这厮又在说胡话,小心我把你派回长安。”
杨朝晟忙道:“属下再也不敢了。”吐了吐舌头。
元载无奈的摇了摇头,举目所见都是稻田,但是在烈日的照射下有些颓。不禁担心道:“如果今年再这么旱下去,收成就是大问题。”
李抱玉道:“这请元相放心,末将已经组织人力修建水坝,并利用水车,集中供养田地。”
元载略微放心,从袖子里拿出一袋用丝织绣成的袋子。
众人都充满好奇的看过来,想知道元载袋子里是什么东西。
元载解开袋口,从里面拿出一粒种子。笑道:“这是本相辛苦研究所得的二季水稻,也叫再生稻。”
李抱玉眼前一亮,从元载手中小心翼翼的拿过一粒种子,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却没看出有什么不同之处。
元载道:“这种水稻是在第一次收割的时候,只割去三分之二的部分,剩下的部分继续浇灌和施肥,大约两个月内就能长出第二季水稻。”
李抱玉大吃一惊,笑道:“真要是这样,那可就好了。”
元载把稻谷种子和一本厚厚的札记,交给李抱玉的手中。叮嘱道:“这可是我研究的成果,你可要小心应付,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李抱玉抱拳谢过,然后从元载手里小心翼翼的接过谷物种子。
元载经过早年的研究,早就掌握这种水稻技术。但是给谁推广,就值得小心的思考,而李抱玉既有能力,又忠诚于国家,值得把这个东西交给他。
除了这个以外,元载还叮嘱说道:“记住多去请教刚才这位老农,保证你会受用无穷。”
李抱玉似懂非懂,还是点头答应。
在元载回到泽州府邸时,便收到了代宗发来的塘报。鉴于情势紧急,元载马不停蹄的赶回长安。
他还没回来,崔旰的自请出任剑南节度使的奏折,已经送到了代宗的桌案。
代宗看过之后,鼻子都气歪了。喝道:“好个崔旰,竟然想自请节度使。做他的春秋大梦,朕绝不允许。”
独孤贵妃道:“陛下不同意,就要引发战争。试问朝中谁可以入蜀平叛,又或者说是僵持下去。”
“这……”代宗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
元载在的时候,代宗总觉得元载压了他一头,心里很不爽。当元载不在朝中的时候,代宗突然发现少了元载,还真不行。
代宗忙问杨志廉道:“元相到了哪里?你可知道。”
杨志廉回道:“回陛下,奴不知道。想来元相一定不会让事情迅速蔓延,还请陛下放宽心。”
代宗“额”了一声,用手拍了拍桌子,甚是无语。
就在这时,有太监来报说:“元相在外求见。”
“快请。”代宗喜不自胜。
独孤贵妃见状,很自觉的退了下去。
紧接着一连串脚步声响起,元载出现在代宗的面前。刚要下跪行礼,就被代宗抬手制止。
“情势紧急,元相请早做决断。”代宗道。
元载道:“这不过是蜀中豪族在背后推动着,让新法泡汤的障眼法。臣将亲自引兵讨伐崔旰,务必将他消灭。”
代宗安心的点了点头。
元载安排好朝中之事,便带领神策军兵马两万,离开长安城。沿着昔日玄宗入蜀的路线,缓慢行军。
李晟配合元载的用兵,在大唐和吐蕃的边境陈兵耀武,以壮声势。
崔旰得知元载入蜀,心中惊恐万分。崔旰虽然没做过元载的部下,却听说过元载用兵的手段,自知不使他的对手。
更令崔旰感到害怕的事情,随着杨元载的入蜀,原本围攻成都的兵马,都奇迹般的各回本部州郡。这说明元载的威望很高,能够轻易调动蜀中各路兵马,都不会受到他们的抵触。
崔旰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据城死守或者是率军偷袭元载,第二条是等元载的兵马一到就开城投降。
无论是哪一条,对于崔旰来说都是死路一条。崔旰不愧是一代名将,他两条路都没走,而是走了第三条路。
六月的一日,崔旰一身素白的孝服,并带着一口棺材、两名随从,来到了正在翼州的元载大营。
“罪将崔旰拜见元相,祝元相万寿无疆。”崔旰跪在唐军的中军帐外,求见帐内的元载。
元载一身甲胄出来,眼神冰冷的盯着崔旰,沉声道:“汝突然来我营帐,是来请罪吗?”
崔旰回道:“正是。”
“汝可知罪?”
“罪将知罪。但罪将有下情容禀。”
“说!”
“罪将确实袭杀郭公,前提是郭英乂迫害罪将。严公去世之后,朝廷没有确定剑南节度使。罪将上表请立王崇俊为节度使,朝廷不许。以郭英乂为剑南节度使,罪将本来并不觉得有什么。谁知郭英乂挟私报复,杀害王崇俊。后来更欲杀罪将,罪将这才反抗。还有郭英乂毁坏了玄宗的圣像,罪将一时不忿,遂袭杀了郭英乂。”
“汝所说可属实?”
“罪将所言句句属实,请元相明察。”
崔旰刚一抬头,忽然感到一柄锋利的宝剑架在了他的肩上。吓得崔旰满头大汗,心神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