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帅帐内,王忠嗣麾下诸将都静听王忠嗣的吩咐。
王忠嗣道:“班师回武威郡,各营寨休整三日。然后起程,兵发沙州。”
“是。”唐军诸将纷纷离开帅帐,各自回营。
唯独元载没有离开,他的手下的朔方兵马都是岳父王忠嗣单独拨给他的。战事既定,自然是归还给岳父。
王忠嗣看着帅案上,摆放着元载送回的兵符,笑了笑。拿着兵符,起身走到元载身前。
他将兵符塞到元载手里,说道:“贤婿不要着急归还兵符,战事尚未结束。趁这段时间,好好的学习带兵之道。这样难得的机会,对于你来说少之又少。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无法胜任,我让良器帮你。”
元载拱手道:“多谢岳父,不!大帅。”
王忠嗣满意的点头,夸道:“你这次的表现,你姑父都和我说了。我对你的这段时间的表现很满意,希望你再接再厉。”
“请大帅放心,小婿一定会更加努力回报大帅的恩德。”元载被夸,心里有些飘飘燃。
王忠嗣挥手,让元载离开了帅帐。王忠嗣需要好好的休息一下,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耗尽了他的心力。
元载从帅帐退出来后,心里无比的舒畅。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终于得到了岳父的正面认可,另一方面是自己还有带劲旅的机会,可以亲身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复杂。这些对于元载来说,都是一笔伟大的财富。
因为元载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一定能用得上这些才能。那是一个空前广阔的舞台,自己极有可能成为舞台的一员,而尽情的表演。
王忠嗣下一个讨伐的对象,是盘踞在沙州南部的吐谷浑部落。
沙州的东面是瓜州,在瓜州有一座大唐的边防军镇,名叫墨离军。这个军镇是用来安置归附的吐谷浑人。军使也就是军镇长官,同时兼任瓜州刺史。
已经在六年前去世的张守珪,就曾经担任过此职,并且留下了“空城退吐蕃”的美名。之所以单独提到此人,那是因为他收养了一个义子。这个义子相当了得,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卢节度使安禄山。
言归正传,王忠嗣之所以不顾大军久战疲惫的现状讨伐沙州是有原因的。
王忠嗣担心这次积石山之战,打败吐谷浑后。吐谷浑在沙州南部的部落会进攻沙州、瓜州,同时引诱墨离军叛变大唐。因此决心先下手为强讨伐沙州南部的吐谷浑部落,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墨离军,使其不敢生反叛之心。
然大军从积石山一带撤退,行军不到两日,便听细作来报。说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对爱子之死十分哀恸,命大臣巴吉桑东赞和朗弥素,领兵十万讨伐大唐,以报爱子被杀之恨。
王忠嗣不得不调转行军方向,前往陇右节度使府所在地西平郡御敌。
沿途不断有细作将军情报来,吐蕃为王子报仇心切,正昼夜兼程行军,急于攻打西平郡。
等王忠嗣领兵赶到西平郡的时候,吐蕃大军前部已经抵达石堡城。
石堡城!
唐军诸将得知这个消息顿时沸腾起来,纷纷请缨出战,其中以哥舒翰最积极。
元载初来乍到,不懂石堡城之于唐军的意义,直到问过李晟之后才知道。
原来石堡城是大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兵家战略要地。如果吐蕃得到此地,就可以扼守青陇,控制河湟。如果唐军得到此地,就可以成功遏制吐蕃东进的锋芒。
石堡城原本是唐军在开元十七年的时候,从吐蕃手中夺了过来。然而在开元二十九年的时候,时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盖嘉运在职期间不思防务,导致石堡城重新落入吐蕃之手。
王忠嗣的态度也很奇怪,无论唐军诸将如何请战,他都不肯起兵攻打石堡城。
夕阳西下,染红整片天空。
元载又像以往一样,来到西平郡城头,欣赏着夕阳美景。
“元兄好闲情逸致,又来此处看风景。”李晟远远的就看到元载站在城头,于是上来找他说话。
元载笑道:“多年养成的习惯,改也改不了。”
李晟却突然长叹一声,忍不住向元载抱怨道:“吐蕃大军在石堡城集结,眼看着就要集结完了。我是真的想不明白,大帅为何不趁吐蕃军兵少的时候猛攻石堡城。如果等到吐蕃大军集结完毕,一切就太迟了。”
元载歪着头盯着满面忧愁的李晟看,一直把李晟看得不好意思为止。
李晟捧着自己的脸,慌忙地问:“我的脸上是有地方没洗干净吗?”
元载笑道:“不是,而是觉得你想得真远。将来一定会成为是一员优秀的将领,不过……”
“不过什么?”李晟急忙问。
“你在战略上还所欠缺,需要多加磨练。”元载自信一笑,“我虽然不知道石堡城到底有多么重要,但我知道这座所谓的兵家要地,其实是并不存在。”
“什么意思?”李晟脑袋一时没转过弯。
“石堡城的确险要,但其实只是一座城堡而已。大帅已经将吐蕃东线精锐尽数剿灭,再加上陇右、河西其他地段的攻略,吐蕃已经被全面压制。在这种情况下,一座城堡能掀起什么大浪。我想相比于一座城堡,大帅更感兴趣的是两头蠢驴带领的吐蕃十万大军。”
元载说完,迈上城头。举目眺望着人头攒动的西平郡城,心中被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所吸引。内心久久挥之不去的是热血,以及将来要平踏天下的壮志豪情。
李晟孤身下了城楼,认真思索着元载这段话的意义。
不久之后,又有细作来报,说吐蕃大军已全数集结于石堡城附近。并且开始构筑工事,囤积粮草。
王忠嗣得到消息后,召集唐军诸将,于西平郡太守府议事。
当唐军诸将听到这个消息时,一片哗然。
哥舒翰更是扼腕叹息道:“可惜大帅不容我的策略,否则石堡城必定落入我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