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
史思明把手中的酒碗,重重的摔在地上。
“李日越和高庭晖,朕会让你们好看。”史思明骂完,又一脚踹翻了桌案。
麾下两员大将竟为敌人所用,还被封为大将。
你说气不气。
史思明盛怒之下,不经思考就下令大军攻打河阳城。
首当其冲的是南城。
李光弼看到叛军大量集中在南门,便找来元载约定道:“将军守南城,时间是两日。若是两日内没有援军,将军可弃城退到我防守的中城。”
元载却道:“请大帅放心,末将必不会让史思明攻破南城。”
史思明闻知是元载守南城,立刻招来周挚等大将,集中大军进攻南城,务必夺取南城擒拿元载。
秋风飒飒,万物枯荣。
叛军大举进攻河阳城南城,以刀盾兵为前阵,紧随其后跟的是云梯和井楼,然后是排矛兵等。层次分明,声势浩大。
元载站在城头,望着城外黑压压的一片,笑道:“看来史思明是想要我的命,想疯了。”
他早有安排,将军队分作两批,一批镇守城头,另一批则在集中在城内。轮流换班,守住城池。
“攻!”
叛军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唐军不少将士脸上流露出惧怕。
元载看在眼里,唤亲兵拿来弓箭,再次表演自己百步穿杨之绝技。瞄准叛军前线指挥的将领,一箭射去。
轰……
叛军将领应声栽倒,从马上摔下砸在地上。
这下换作是叛军害怕了。
史思明见到,骂道:“元载再神乎其神不过是一人,你们怕什么。”催促大军进攻南城。
“攻!”
叛军的战争机器开动,一步一步走向南城。黑压压的一片,仿佛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元载却转身下了楼,在城门后面骑上自己心爱的宝马叱拨赤,等着消息。
叛军见自己没有受到城楼唐军的弓箭攻击,于是加紧填平护城河,再进攻南城。
不久,叛军填平了护城河。
人人欢呼雀跃,迈过护城河朝着南城移动。
“将军,叛军大部分已经过了护城河,正向我城门移动。”城楼观察的士兵,飞奔下了楼,大声告诉元载,城外发生的一切。
元载马槊一举,高呼道:“叛军已到城下,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在今日。”命人大开城门,自己领兵出城进攻叛军。
叛军摆开的阵型是攻城的阵型,特别讲究防御,因此机动性差。突然遭到元载的锋矢阵突击,立时被分割开来。只得弃了攻城器械,落荒而逃。
元载趁机指挥手下纵火,焚烧攻城器械,再从容回城。
史思明没料到元载敢这么大胆,眼见叛军逃回,忙喝令手下诸将把逃回的兵卒制止住,如有不服从就地斩杀。
这才稳住阵势。
史思明重整军势后,亲自率军再度来攻打南城。
身着黑甲的叛军像洪水一样涌向南城,使得南城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扁舟,可能随时倾覆。
元载却并不慌张,命令将士准备好木栅栏。等到叛军靠近城池,立刻下令将木栅栏点燃抛下城楼。
城下登时变成一片火海。
叛军的攻城器械在第一波进攻的时候,都被元载焚毁。而他们临时制成的简易攻城器械,碰到这么大的火。不少被毁,有些距离不够,根本发挥不出应有威力。
史思明眼见南城如此难攻,心急如焚。
史朝义道:“父亲,元载着实厉害。我军如果一直被拦在南城,极有可能被李光弼以逸待劳打败。”
“屁话,朕会不知道这件事!”史思明不悦道。
史朝义看父亲脸色难看,赶紧闭上嘴。
史思明道:“让周挚率领少部分士卒虚张声势继续攻打南城,我们率领精锐向东门游走。”
“是。”史朝义立马下去传令。
刚要走,却被史思明叫住:“且慢。”
“父亲还有什么吩咐?”史朝义问道。
“朕突然改变主意了。”史思明奸笑道,“由周挚率领主力去攻打东门,朕留下来牵制元载。”
兵法云:虚虚实实,说的就是史思明这个做法。
史朝义会意,传令去了。
攻打南门的叛军声势依旧浩大,但元载却看出破绽。
元载登高而望,见叛军这几波攻势明显不如前面一两波,便告诉传令兵道:“速去报知大帅,叛军有偷袭其他三个方向城池之意。”
传令兵去了,告诉李光弼。
李光弼道:“回去告诉元将军,本帅心中有数。”
传令兵退下,回报元载不在话下。
且说李光弼在东门调集重兵,当面给自己脚上绑着匕首,对全军道:“成败在此一举,本帅与诸公共同杀敌。若不成功,便成仁。”打开东门,唐军全数出城迎战周挚率领的叛军。
唐军感奋,以一当十拼死进攻叛军。
周挚根本抵挡不住,只得率领叛军撤退。
史思明见周挚被击退,也只得撤围而去。和周挚汇合,在河阳城东十余里之地安营扎寨,徐图后进。
当夜,夜色如墨。
史思明经过一天的折腾,早就累坏了。刚入夜就躺在床上,睡得正香。
忽然,外面火光冲天。
多年戎马的史思明立马醒了过来,提着剑刚要出去,却见史朝义冲了进来。
“父亲,董秦率领部分士卒叛逃归唐。”史朝义抱拳道。
“蠢材连个董秦都留不住,要你何用!”史思明听到董秦跑了,气极之下拿史朝义撒气。一脚踹在史朝义的胸口,将史朝义一脚踹翻在地。
史朝义吃了一把土,跪在史思明面前道:“父亲,孩儿……”
史思明又是一脚,再次将史朝义踹翻。
许叔冀瞧见,上前劝道:“陛下为一个董秦大动肝火,不值得。”
史思明正愁没出气的对象,指着许叔冀骂道:“汝莫非是董秦的内应!”下令将许叔冀乱刀砍死,再喂狗。
此时,董秦已经抵达了河阳城下。
因天黑,唐军不敢轻易放董秦进城。
董秦就解下身上的武器和盔甲,坐着竹筐进城,面见李光弼道明原委。
李光弼被他这份勇气折服,开门放董秦的兵马进城。
史思明损兵折将,只得解围而去。
李光弼取得河阳之战的重大胜利,名扬天下。
行赏,董秦被赐名李忠臣,充任陕西和神策军兵马使,屯兵于陕郡。李日越为右金吾大将军,在李光弼麾下听用。
同年十一月,元载随越王李系一起回长安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