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热烈而直接,从王大虎家低矮的窗棂挤进来,在地上投下一块金黄色的光斑。光斑里,肉眼可见的细小尘埃在轻盈地舞动,像是被这夏日的热情点燃了一般。刘逸霏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这屋里屋外一般热,可她却舍不得挪动半分,生怕错过了一丝一毫的精彩。
"逸霏啊,别急,这节目还有好一会儿才开始呢。"刘母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慈祥地笑着,用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胳膊。
"娘,我不急,我就是……"刘逸霏咬了咬嘴唇,欲言又止。
"就是想看看咱们村子能不能上电视是吧?"王大虎爽朗地笑着,一边招呼着陆续进屋的村民,"都来都来,挤一挤,今天可是咱们芝麻山村的大日子!"
不大的房间里,挤满了前来观看"江州论政"的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言语间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娃儿,你说那个新闻会不会说我们村的事儿?"刘母低声问道,脸上带着些许激动。
刘逸霏笑着回答:"肯定会的,娘。咱们村现在变化这么大,都是托了他的福!"
王大虎端着一盘刚炒好的花生米走进来,热情地招呼着:"来来来,大伙儿吃点花生米,配着茶水,等着看节目。"
屋里的人纷纷伸手,你一把我一把地抓着花生米,嘴里还不忘讨论着即将播出的节目。
刘逸霏听着大家的谈话,心里也跟着激动起来。她想起前几天看到的那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还有那个年轻的付平,不由得对村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诶,老王,你说付平那娃儿真能给咱们村子带来变化?"坐在角落里的李大爷突然开口问道,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怀疑。
王大虎放下手中的茶碗,笑呵呵地说:"李大爷,你这就有点不相信咱们村里的娃儿了。付平虽然年轻,但人家可是有真本事的。你看咱们村这段时间的变化,哪一样不是他带头干的?"
"就是,就是。"旁边几个村民纷纷附和,"那水泥路修好了,咱们出门再不用踩泥巴了;还有那个小食堂,不想做饭的时候可方便便宜了。"
李大爷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我就是觉得,这娃儿太年轻了,能懂啥?咱们村的事儿,哪有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刘逸霏听不下去了,插嘴道:"李大爷,您别这么说。付平虽然年轻,但他有文化,有想法。您看他这次带来的那些大学生,多能干啊!他们教咱们村那么多知识,还教孩子们学习呢。"
李大爷被这一番话说得有些哑口无言,只是摆摆手,不再言语。屋里其他人却被刘逸霏的话提醒了,纷纷开始回忆起这段时间村里的变化。
"可不是嘛,"王大虎的媳妇儿接过话茬,"我家那个小子,以前连书都不爱看,现在天天抱着本书,说要考大学呢。这不都是那些大学生带来的好影响吗?"
"就是就是,"另一个村民附和道,"我家那块地,以前种啥啥不行,现在按唐专家他们教的法子种,你们猜怎么着?今年的蕲艾收成可比往年好多了!"
屋里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村里这段时间的变化。刘逸霏听着,心里暖洋洋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在下午两点整,突然,电视机里传来了熟悉的片头音乐,大家顿时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来了来了!"王大虎激动地喊道,"大家都别说话,仔细听着。"
"各位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江州论政》。"主持人端庄优雅的声音从电视里传出来,"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解读一个案例,提升政务水平",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逸霏听得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主持人介绍完两位专家嘉宾后,抛出了一个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上大家都好理解,但对于农村的思想工作,乡风文明建设,应该如何推进,两位嘉宾怎么看?"
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刘逸霏听得云里雾里,但她知道,这些都是关系到村子未来的大事。
正当她有些走神时,电视里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画面——那是芝麻山村口的大榕树!刘逸霏一下子来了精神,连忙扯了扯婆婆的袖子:"娘,快看,是咱们村!"
就在这时,电视画面一转,出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粗壮的树干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小山村。
“这不是咱们村口那棵老榕树吗?”王大虎激动地叫出声来,屋里的气氛瞬间被点燃了。
画面随着轻快的音乐缓缓移动,从村口的大榕树到蜿蜒的乡间小路,从低矮的土坯房到碧绿的稻田,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芝麻山村,位于江州市郊,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浑厚的男声旁白响起,介绍着芝麻山村的基本情况。
刘逸霏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她看到了村长王占奎,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脸上带着些许局促,却又难掩自豪地向镜头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王叔可真精神!”人群中有人笑着说道。
接着,画面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付平,他们年轻的付干部。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裤子,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夹,正站在田埂上,和一群村民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那是付干部在做调研呢!”刘逸霏一眼就认出了他,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崇拜。自从付干部来到芝麻山村,他几乎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和村民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
旁白的声音适时响起:“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的需求,付平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研,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画面切换到村委会简陋的办公室里,付平正埋头在一堆文件和表格中,眉头紧锁,手里握着一支笔,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付干部为了咱们村,可是操碎了心啊!”王大虎感慨地说,屋里的其他村民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画面一转,只见付平站在村委会门口,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文件,眼神坚定而有力。
"等着收蕲艾的时候,我就跟村委讨论,能从哪些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我们村子的新农村建设水平,改善大家的生活。"付平的声音透过电视传来,"当这个想法萌生之后,但还是找不到具体的切入口,于是我们就想,要不做个调研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刘逸霏听着,不由得点了点头。她想起那段时间,经常看到付平挨家挨户地走访,有时候一聊就是大半天。
画面又切换到了江州大学的校园。一位儒雅的男子出现在镜头前,刘逸霏听出这是付平的老师吴孟森教授。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职场的必经之路。"吴孟森教授说道,"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他们提前接触了解,提升他们的水平。"
紧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他们背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刘逸霏认出了其中几个,就是前几天来村里的那批学生。
“这些大学生真不错,一点也不嫌弃咱们这穷乡僻壤的。”一位老奶奶看着电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啊,他们还教我孙子认字呢!”另一个村民也笑着说。
画面继续推进,展现了大学生们在村里的各种活动。有的在田间地头学习农活,有的在村民家里促膝长谈,还有的在村委会组织趣味运动会。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这些大学生真不错,"电视里传来一位老农的声音,"教我们种地,还陪我们聊天,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样。"
刘逸霏听着,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她想起那天晚上,一群大学生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有人拉起了二胡,有人唱起了山歌,整个村子仿佛被欢乐的海洋包围。
"你看,"刘春生突然开口,"那不是我家的牛棚吗?"
刘逸霏定睛一看,果然,电视里正播放着刘春生家的牛棚。只见几个大学生正和刘春生一起,忙着给牛添草料。刘春生的儿子刘帅站在一旁,眼睛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