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城里来的大学生,一开始我还担心他们干不了农活。"刘春生的声音从电视里传出来,"没想到他们这么能吃苦,学得还快。小帅现在天天缠着我,说长大了也要去上大学。"
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刘春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画面又切换到了村口的大榕树下。一群大学生正和村民们一起,忙着搭建一个简易的舞台。付平站在一旁,时不时地指挥几句。
"我们想着,既然大学生们来了,何不办个文艺汇演呢?"付平的声音响起,"让村民们也感受一下文化的魅力,丰富一下精神生活。"
刘逸霏想起那天晚上的情景,不由得笑了起来。舞台上,大学生们表演了歌舞、相声,还有魔术。台下的村民们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最让人惊喜的是,几个平日里腼腆的村姑也鼓起勇气,上台唱了一首山歌,赢得了满堂喝彩。
"那天晚上,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刘母轻声说道,眼里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节目继续播放,画面切换到了村委会的会议室。付平和几个村干部正在热烈讨论着什么。
"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付平说道,"我们不能只顾着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也很重要。以后我们要多办一些类似的活动,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村长王占奎接过话头:"是啊,这次活动办得好,村里人都说好。不过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道路不通畅,住宿条件有限。"
"没错,"付平点点头,"这些问题我们都要一一解决。改善基础设施,不仅是为了活动,更是为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听到这里,刘逸霏不由得点了点头。她想起前几天下雨,村口那条泥泞的小路让她差点摔倒。如果能把路修好,村里人出行就方便多了。
画面又回到了村子里。大学生们即将离开,村民们自发地聚集在村口,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有些村民的眼中含着泪水,还有人塞给大学生们自家种的蔬菜和水果。
"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这些大学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一个老奶奶哽咽着说,"不仅教会了我们新知识,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镜头慢慢拉远,整个芝麻山村尽收眼底。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村庄的角角落落,为这个小山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远处的山峦起伏,近处的田野青翠,几缕炊烟袅袅升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节目画面定格在这里,随即切回到了演播室。主持人面带微笑,转向两位专家嘉宾:"看了芝麻山村的故事,两位专家有什么看法?"
一位白发苍苍的专家率先开口:"我觉得这个活动是极富创造性的。首先,他的立意很好,城市、乡村、先富、后富,我们国家常常在讲城乡统筹,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统筹,也是先富带动后富的生动体现。"
另一位中年专家接着说道:"没错,而且这不是一次单方面的宣教或者科普,农民身上也有着传统文化中很优秀的东西,比如真诚、勤劳、尊老、敬老。学生进农家,在将先进的文化技术、文明礼仪带到农家去,逐步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学到这些优秀的品质。"
主持人点点头,补充道:"其实我们在事后总结中也看得出来,这次的活动,在流程设置上是动了心思了。你看第一天大家初来乍到,就只是单方面的培训,加深了解,第二天慢慢熟悉了,就是互动培训,用技术让大家加强互信,接着第三天就可以加深感情,再到第四天、第五天的密集活动。"
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对芝麻山村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高度的评价。
电视机前的刘逸霏听得入神,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她听不太懂,但她能感受到专家们对村里活动的肯定。她不由得挺直了腰板,心里涌起一股自豪感。
节目接近尾声,画面再次回到了芝麻山村。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村庄的角角落落,为这个小山村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镜头缓缓推进,来到了一户农家的小院。刘逸霏认出那是李大娘家,就在村子的东头。
院子里,李大娘抱着她的小孙子,默默地抹去眼角的泪水,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丈夫老李背对着妻子,站在院子角落里默默地抽着烟。
"哭啥子嘛哭!"老李突然开口,声音有些粗犷,但掩饰不住内心的柔软,"这门长脸的事情,有啥好哭的!"
李大娘破涕为笑,轻轻地啐了一口:"你啥时候转性了,还晓得抽烟出去抽了!老子还不晓得你!"
她低下头,温柔地捏了捏孙子的脸,语气坚定地说:"幺儿啊,你运气好哦!我们要过好日子咯!"
节目结束了,电视机里传出悠扬的主题曲,王大虎家的热闹也渐渐散去。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房间,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他们还在回味着刚才节目里的精彩内容,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
夜幕低垂,王家门口的油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这个宁静的夏夜增添了几分温馨。付平站在门前,手里握着刚刚挂断的手机,眼神中透着满足与期待。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将手机放回口袋,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星星点点的光芒洒落在芝麻山村的屋顶上,仿佛给这个小山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小付,咋还不进屋啊?"王占奎的声音从屋里传来,打断了付平的思绪。
付平笑着转身,迈步走进屋内,"来了,王叔。刚才接了个电话,耽搁了一下。"
屋里,王占奎和几个村民正围坐在桌前,桌上摆着几碟花生米和几杯浓茶。王占奎热情地招呼道:"来来来,小付,坐下喝点酒。今儿个上了电视,咱们得好好庆祝庆祝。"
付平在一旁坐下,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王叔,这有啥好庆祝的。咱们村的变化才刚刚开始呢。"
"哎呀,小付,你就别谦虚了。"坐在对面的李大爷插嘴道,"要不是你带着那些大学生来,咱们村哪能有这么大变化?"
付平放下酒杯,认真地说:"李大爷,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些大学生来了,是给咱们村带来了新的想法和活力,但要真正改变,还得靠咱们村的每一个人。"
"付干部说得对。"王占奎的老伴儿从厨房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农家小炒肉走了出来,"以前谁能想到,这山上随处可见的蕲艾还能卖钱呢?"
屋里的人闻着香味,纷纷点头称赞。付平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是啊,咱们村的蕲艾质量好,只要好好发展,一定能成为咱们村的特色产业。"
"付干部,你说咱们村以后还能有啥变化?"一个年轻村民好奇地问道。
付平放下筷子,环顾四周,缓缓说道:"变化啊,肯定还会有很多。你们看,现在村里的卫生状况比以前好多了,大家也养成了定期打扫的习惯。村委会那边,每天都有人去看报纸,了解外面的世界。还有咱们每周两次的广场舞会,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拉近了邻里关系。"
"对对对,"一个中年村民兴奋地接话,"我家那小子现在天天嚷嚷着要考大学呢!说是要像那些大学生一样,学成后回来建设家乡。"
屋里的人听了,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付平看着这些淳朴的面庞,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芝麻山村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些勤劳朴实的村民手中。
"付干部,你说得对。"李大爷慢悠悠地说道,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咱们村确实变了不少。以前村口那条路,下雨天就成了泥潭,现在修了水泥路,走起来可舒坦了。"
王占奎的老伴儿接过话茬:"可不是嘛!现在村里干净整洁,连我家那个懒得要死的老头子都主动扫地了。"她说着,还不忘瞪了王占奎一眼,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付平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场景,心中暗自欣喜。他知道,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正是芝麻山村蓬勃生机的体现。
"对了,小付,"李大爷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那些大学生走了,咱们村的这些好习惯能保持下去吗?"
付平放下手中的酒杯,正色道:"李大叔,这就要靠我们每个人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芝麻山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付干部说得对!"屋里的人纷纷附和,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