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洒满了小村庄的每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付平领着一行专家们,穿过蜿蜒的小路,来到了村里的小食堂。食堂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几幅农家风景画,倒也显得温馨。
"各位专家,咱们就在这儿吃个便饭。"付平笑着说,"虽然不比城里的大酒店,但这儿的农家菜可是地道得很。"
专家们纷纷点头,有人说:"挺好的,正好尝尝当地特色。"
付平眼珠一转,凑到胡县长耳边低声道:"胡县长,要不您请客?这样专家们心里也更有底。"
胡县长微微一愣,随即会意地笑了:"你这个守财奴,还得我教你做人情呢?"说着,他轻轻戳了戳付平的脑门,"行,我请就我请。"
一旁的县委办主任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羡慕。胡县长这一手,可真是高啊!
大伙儿落了座,桌上很快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有烧得酥烂的红烧肉,清脆爽口的炒青菜,还有一大盆冒着热气的鱼汤。
"来来来,各位专家,尝尝我们这儿的特色菜。"胡县长热情地招呼着,"这鱼可是从咱们村后面的小河里现捞的,新鲜得很。"
唐专家夹了一筷子鱼肉,赞不绝口:"嚯,这鱼肉鲜嫩,汤头也浓郁,比城里饭店的还要地道。"
简莎也点点头:"确实不错,能吃到这样的农家菜,倒是让人想起小时候的味道了。"
饭桌上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对产业园区的看法。
"我看这儿的地理位置不错,交通也方便,发展产业园区的条件是具备的。"一位专家说道。
胡县长听了,眼睛一亮:"是啊,我们县里可是下了大力气要把这个项目搞好。您看,有什么建议吗?"
"我觉得可以考虑发展特色农业,比如说中药材种植。"另一位专家提议,"这里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合。"
付平在一旁听着,心里暗暗高兴。看来专家们对这个项目还是很感兴趣的,这可是个好兆头。
饭后,胡县长按人头数了钱,亲自交给了食堂的老板娘。专家们看在眼里,对这个小食堂的管理更是赞不绝口。
"这食堂管理得不错啊,"唐专家说,"干净卫生,价格公道,要是以后产业园区建起来了,工人们在这儿吃饭也放心。"
简莎也点头附和:"是啊,从小事做起,这是个好兆头。"
付平听了这话,心里更是美滋滋的。看来这顿饭没白请,专家们对这个地方的印象不错,对产业园区的前景也充满信心。他暗自盘算着,回头得好好谢谢胡县长这一手。
饭后,大家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小食堂。付平正准备带专家们去下一个考察点,突然接到了王二虎的电话。
"付书记,不好了!"王二虎的声音透着焦急,"唐专家和那个女专家在我家吵起来了!"
付平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连忙向胡县长等人告了个罪,匆匆往王家赶去。一路上,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
等他气喘吁吁地赶到王家,只见唐专家和简莎正在楼上房间里争得面红耳赤。王二虎站在一旁,手足无措,见到付平来了,如同看到了救星。
"你们这是怎么了?"付平走进房间,试图平息两人的争执。
唐专家转过头来,脸上满是怒气:"小付,你来得正好。你说说,我在这儿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多,推广的插杆法有什么不对?"
简莎则冷笑一声:"师哥,我知道你辛苦,但科研不是靠辛苦就能做好的。你推广的插杆法,有没有做过严格的实验和论证?"
付平听了,顿时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原来两位专家是因为蕲艾的采收工艺起了争执。他正想说些什么来缓解气氛,却见唐专家更加激动了。
"什么叫没有做实验和论证?我这一年来,每天跟农民们在地里摸爬滚打,难道还不够实践吗?"唐专家涨红了脸,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简莎却不为所动,反而更加严厉地说:"师哥,我们是搞科研的,一码归一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混为一谈。你的插杆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没有考虑过对蕲艾品质的影响?"
唐专家被问住了,一时语塞。但他很快又反驳道:"既然这样,各有优劣,你又凭什么说我做的是错的?"
简莎叹了口气,语气稍缓:"我不是说你错了,而是说你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再说了,你去年在这个村子的一组种了一年的蕲艾,怎么今年还要继续种,你就没反应过来轮播的事情吗?"
这话一出,唐专家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他猛地站起身,怒气冲冲地说:"你懂什么?我这是为了农民着想!你在学校里坐而论道,哪里知道农民的难处?"说完,他转身就往外走。
付平连忙拦住他:"唐专家,别生气,有什么事我们慢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