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1章 芝麻山村的变化(上)

暖冬的阳光透过县政府办公楼的玻璃窗,在会议室里洒下一片温暖的光晕。胡县长坐在长桌首位,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位班子成员。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胡县长轻轻敲了敲桌面,开口道:"同志们,这次整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顿了顿,环视一周,"但我们不能就此松懈。要把好的作风长期坚持下去,这才是最关键的。"

许向翰微微前倾身子,点头附和:"胡县长说得对。我们要把这次整顿的成果巩固好,形成长效机制。"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眼神中透着坚定。

徐向翰接过话茬,补充道:"现在产业园区项目批下来了,我们更要加强监督,杜绝以前那些不正之风。"他说话时不自觉地捏紧了手中的笔,指节微微发白。

胡县长转头望向窗外,远处的群山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他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齐夏县的过去和未来。"齐夏县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他缓缓说道,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人民谋福利。"

会议室里一片肃然,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背。许向翰的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深吸一口气,说道:"胡县长说得对。这次整顿不仅仅是纠正了一些错误做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徐向翰接着说:"是啊,我们要把这种责任感传递给每一个工作人员。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全县人民的福祉。"说这话时,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仿佛想起了什么往事。

胡县长满意地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好,你们都有这个觉悟。"他轻轻点头,"接下来,我们要把产业园区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这不仅关系到齐夏县的经济发展,更是对我们工作作风的一次检验。"

许向翰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说道:"胡县长,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严格把关项目审批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

徐向翰接过话头:"对,还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

胡县长点头赞同:"这些建议都很好。我再补充一点,我们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产业园区的建设不能脱离群众需求,要真正做到为民谋利。"

许向翰眼前一亮,说道:"胡县长说得对。我们可以定期举办座谈会,邀请周边群众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是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意见往往能让我们看到自己工作中的盲点。"

胡县长满意地看着众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群山。阳光洒在他的肩头,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边。

"同志们,"胡县长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众人都被胡县长的话语所震撼。许向翰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徐向翰则低下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胡县长继续说道:"这次整顿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纠正错误,更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许向翰站起身,声音坚定:"胡县长,我们一定会把这次整顿的成果巩固好,形成长效机制。我们会严格要求自己,也会严格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

其他人也站了起来,眼中闪烁着泪光:"是啊,我们要把这种责任感传递给每一个工作人员。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全县人民的福祉。"

胡县长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几人身边,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很好,你们都有这个觉悟。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把齐夏县建设得更好。"

会议结束后,胡县长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眺望着远处的群山。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了他眼中的深邃。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位民办教师的面孔,那张被践踏的申请表,还有黄利民夫妇惊慌失措的样子。这些画面如同幻灯片一般在他脑海中闪过,每一幅都让他心中一阵刺痛。

胡县长深深地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希望这次的教训,能让大家真正明白什么是为民服务。"

他转身走回办公桌前,拿起一份文件。那是关于产业园区建设的初步规划。胡县长仔细阅读着每一行字,时而皱眉,时而点头。

......

林间小道上,李爱明和付平坐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喘着气。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他们身上,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爱明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目光远眺着山下的景色。远处,青山起伏,村庄如同棋盘上的小点散落其间。

这是付平回到芝麻山村后的第三天。对于齐夏县最近发生的事情,他并不十分了解。此刻,他的心思全在眼前的这条山路上。崎岖不平的路面,时不时冒出的杂草,都让他皱起了眉头。

"李书记,咱们休息好了就继续走吧。"王占奎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个旧水壶,递给李爱明。水壶上的搪瓷已经有些剥落,露出里面的铁皮,但依然被擦得干干净净。

李爱明接过水壶,仰头喝了一大口,然后站起身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好,咱们继续。"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

几人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前行。这条路是芝麻山村通往青山镇的唯一通道,也是村里人与外界联系的纽带。路上,时不时能看到村民背着竹篓,里面装满了刚采摘的蕲艾。蕲艾的清香飘散在空气中,混合着山间的草木气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李爱明走在前头,回头问道:“小付,这蕲艾一年能收几茬?”

付平快步跟上,答道:“一般两茬吧。春夏一茬,秋天一茬。春夏的质量最好,产量也高。”

“要是这条路修好了,蕲艾的价格能涨多少?”李爱明边走边问,脚下的步伐却没有放慢。

付平想了想,脸上露出一丝期待:“起码能涨个一两块钱一斤吧。现在交通成本高,村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蕲艾,卖不上好价钱。”

李爱明点点头,心里默默盘算着。他的目光扫过两旁的灌木丛,已经在脑海里勾画出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那将是村里对外的生命线,把芝麻山村和外面的世界紧紧连接在一起。

走到一处转弯,李爱明突然停下脚步。他转身对身后喘着粗气的贺志强说道:“志强,把这个弯道拍下来。这里得好好规划,不然以后大车过不去。”

贺志强连忙放下背包,从里面取出一台相机,仔细对着弯道拍摄。李爱明站在一旁,目光中带着审视,仿佛已经看见了未来宽阔的公路上,载着满满蕲艾的大卡车,顺畅地驶向远方。

走完整条山路,李爱明和付平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休息。李爱明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仔细记录刚才的所见所想。

"小付,"李爱明抬头问道,"你觉得你们村搬迁的事情难不难办?"

付平挠了挠头,思考了一会儿才说:"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主要是得把标准定好,不能厚此薄彼。"

李爱明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付平接着说:"就拿房子来说吧。有的人家房子大,有的人家房子小。搬迁的时候,总不能都给一样大的房子吧?但要是按原来的大小来分,又怕有人不满意。"

李爱明若有所思地说:"你说得对。这事确实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