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1章 芝麻山村的变化(上)

付平想了想,又补充道:"我觉得吧,最关键的是要公平公正。就像古人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大家觉得分配方式合理,就算分到的少一点,也不会有太大意见。"

李爱明听完,眼睛一亮,拍了拍王占奎的肩膀:"小付,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咱们做事就得讲究个公平公正,让大家都服气。"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太阳已经渐渐西斜。李爱明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走吧,咱们回村委会看看。听说最近村委会大变样了,我还没好好看过呢。"

沿着村里的主路走去,李爱明和付平不时和路过的村民打招呼。村里的变化显而易见,道路两旁新栽种的树木郁郁葱葱,路面也比以前平整了许多。

拐过一个弯,村委会的新楼映入眼帘。这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白墙红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楼前的空地上还种着几棵桂花树,虽然现在还不是开花的季节,但树木枝繁叶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楼看着就气派!"付平忍不住感叹道。

李爱明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是啊,你们村的面貌可是大不一样了。"

走进院子,李爱明注意到墙上挂着几块牌匾。他走近细看,发现有"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示范点"等称号。这些荣誉无不彰显着芝麻山村近年来的发展成果。

推开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大厅宽敞明亮,墙上挂着村里的发展规划图和各项荣誉证书。地面铺着光滑的瓷砖,擦得一尘不染。

"李书记,您看这边。"王占奎指着走廊尽头说,"咱们现在有了专门的会议室和图书室。"

李爱明跟着走过去,推开会议室的门。里面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周围整齐地摆放着十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块大白板,旁边还有一台投影仪。

"这下开会方便多了。"李爱明满意地说,"以前挤在那个小屋子里,连转身都困难。"

接着,他们又参观了图书室。虽然不大,但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从农业技术到文学名著应有尽有。角落里还放着几台电脑,供村民上网学习使用。

"这些书都是哪来的?"李爱明好奇地问。

王占奎笑着回答:"有些是上级拨的,有些是我们自己买的。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爱看书学习,这图书室可成了他们的最爱。"

李爱明点点头,心里为村里的变化感到欣慰。他们又走上二楼,来到了会客室。

会客室布置得简单而温馨。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是本地画家描绘的芝麻山风景。一套红木沙发整齐地摆放在房间中央,茶几上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靠窗的位置还有一张书桌,上面摆放着几本厚厚的文件夹。

李爱明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夕阳的余晖洒进来,给整个房间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的山峦起伏,村庄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这风景不错啊。"李爱明感叹道,"以后来了客人,在这里谈事情,肯定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王占奎站在李爱明身后,也望着窗外的景色。"是啊,李书记。现在咱们村的变化可大了。你看那边,"他指着远处一片新建的房屋,"那是去年刚盖好的新民居。现在村里人住的条件,比起城里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李爱明转过身,目光在会客室内扫视了一圈,然后说道:"小付,你觉得你们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付平想了想,说:"说实在的,现在村里的硬件设施已经很不错了。我觉得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怎么把产业做大做强。咱们的蕲艾质量好,就是销路还不够广。"

李爱明点点头,走到书桌前,翻开一本文件夹。里面是村里近几年的经济数据和发展规划。他一边翻看,一边说:"你说得对。产业是关键。咱们要想办法,把蕲艾产业园区建起来,不光种植,还要搞加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

王占奎眼睛一亮:"李书记,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李爱明合上文件夹,转身面对王占奎:"我是这么想的。首先,咱们要把那条通往青山镇的路修好。有了好路,才能把产品运出去。其次,咱们要建一个现代化的加工厂,把蕲艾加工成各种产品,比如蕲艾枕、蕲艾茶之类的。最后,咱们还要搞品牌建设,让更多人知道芝麻山的蕲艾。"

付平听完,连连点头:"李书记,你这想法太好了!要是能这么做,咱们村肯定能发展得更好。"

李爱明笑了笑,说:"这只是初步想法,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好好规划。对了,小付,你觉得村里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发展吗?"

付平沉思了一会儿,说:"说实话,现在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往外跑。但是最近两年,也有一些年轻人回来了。他们看到村里的变化,觉得在家乡也能有发展。要是咱们的产业做起来了,我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愿意留下。"

李爱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年轻人是村里发展的希望。咱们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愿意留下,也能留得住。"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李爱明走到墙边,打开了会客室的灯。温暖的灯光瞬间填满了整个房间,给人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

"王支书,"李爱明突然想起什么,转身问道,"村里现在有多少人在外打工?"

王占奎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大概有三四百人吧。主要是年轻人,到城里打工。"

李爱明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这么多啊。咱们得想办法把他们吸引回来。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组织一次"返乡创业"座谈会,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叫回来,听听他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为他们在村里创造一些机会。"

付平眼睛一亮:"李书记,这主意好啊!我看就定在下个月吧,正好是农闲时候,大家都有时间回来。"

李爱明笑着说:"好,那就这么定了。你回头把这事安排一下,通知要做到位,让每家每户都知道。"

几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直到村委会的钟声敲响九下,才意识到时间已经不早了。

"走吧,"李爱明站起身,"咱们下楼看看。"

他们走出会客室,穿过走廊。李爱明注意到墙上挂着几块牌子,上面写着"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厅"、"文化活动中心"等。

"这些都是新设立的吗?"李爱明指着牌子问道。

王占奎点点头:"是啊。现在村里的活动可多了。每周都有党员学习,村民有事也经常来议事厅商量。文化活动中心里还有台球桌和乒乓球台,晚上总有不少人来玩。"

李爱明听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才是咱们想要的新农村啊。不光要富,还要让大家的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