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5章 市委书记视察小山村,第一站竟…

李婶听了,点点头,心里对即将到来的车队既期待又忐忑。村里人平时连镇上的领导都难得一见,今天要来的是市里的大领导,大家心里都跟揣了只兔子似的。

终于,远处传来了低沉的发动机声,紧接着,一道道车灯的光芒穿透了薄雾,映照到村口的路面上。村民们的窃窃私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几辆缓缓驶来的轿车上。

车队在村口停下,几辆黑色的轿车一字排开,每辆车都在晨曦中隐隐反射着光亮。第一个车门打开,一个身穿深色西装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目光沉稳而锐利。他正是黄州市委书记赵书记,今天的视察由他亲自带队。

紧随其后,胡县长和镇委书记李爱明也下了车,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他们迅速走到赵书记身旁,轻声寒暄着,顺便打量了一下村里的情况。

“赵书记好!”李爱明小跑几步走上前,满脸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欢迎您来我们镇的芝麻山村视察工作!”

赵书记微微点头,目光从李爱明身上转向不远处的村委会门口。那里,芝麻山村的村干部们已经整齐地站成一排,付平走在最前面,脸上带着一丝谨慎的笑容。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显得格外朴实。

“赵书记,胡县长,这位是我们村的扶贫干部付平同志。”李爱明赶紧介绍道,“小付同志在村里工作多年,深受群众爱戴。”

“小付同志,久仰。”赵书记伸出手去,声音温和却不失威严。

“赵书记,您过奖了,我就是个村里跑腿的。”付平赶紧上前,双手握住赵书记的手,脸上露出恭敬的笑容,“这次领导们来,真是我们芝麻山村的大喜事。”

赵书记点点头,目光在付平身上停留了一会儿,似乎在打量这个村干部的真实面貌。付平的手掌粗糙有力,透露出长期劳动的痕迹,这让赵书记对他的印象不由得更好了几分。

“小付同志,今天我们来,就是想看看你们村的实际情况。”赵书记淡淡地说道,但语气中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分量。

“是,赵书记,我们村这些时在上级的关心下,确实有了很大变化。”付平点头应道,“我这就带您去看看。”

村委会不远处,新建的文化广场迎面而来。广场中央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芝麻山村文化广场”几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赵书记走在前面

赵书记走在前面,目光在广场上扫过,脚步不急不缓,显得沉稳而有分寸。广场上刚刚铺好的青石板还带着些许湿润,几只麻雀在石板上蹦跳着,时不时地啄着地上的碎屑,见到人群靠近,扑棱棱地飞了起来,消失在广场边缘的老槐树上。

“这个广场是去年刚修好的吧?”赵书记停下脚步,环视四周,随口问道。

“是的,赵书记。”付平赶紧答道,“去年秋天修好的,村里人都挺喜欢这个地方,尤其是晚上,大家都愿意来这儿散步、跳广场舞。”

“嗯,地方不大,但挺实用。”赵书记点了点头,似是满意地说道,“村民们平时有个聚集的地方挺好。”

“是啊,赵书记,这地方一修好,村里那几个老太太可高兴坏了,天天晚上带着小板凳来这儿跳舞。”付平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有时候,还吸引了周围村子的人过来,咱们村这广场,可是有名气的。”

赵书记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让村民们有个好去处,这就是为大家办了件实事。”

站在一旁的市委办主任,虽然脸上保持着微笑,但心中却有些不满。他悄悄靠近李爱明,低声说道:“李书记,这么冷清的广场,怎么看也不像是村里热闹的地方。要不安排点村民在这儿活动一下,也显得有点烟火气。”

李爱明一听,脸色微微一变,赶紧解释道:“主任,这广场平时确实热闹,只是今天大家都听说领导要来,都去村口迎接了,所以看着有点冷清。”

市委办主任微微皱起眉头,正要再说什么,赵书记已经转过身来:“走吧,咱们去看看村委会。”

付平立刻带路,赵书记和胡县长紧随其后。村委会是一栋两层的小楼,白墙红瓦,看上去干净整洁。门口两侧的花坛里种满了各种花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给这座小楼增添了一丝生气。

走进村委会,迎面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四壁刷得雪白,墙上挂着几幅宣传画,内容大多是关于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赵书记走到一幅画前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着画上的内容——那是一幅描绘村民在田间劳作的画卷,色彩明亮,人物生动。

“这画不错,挺接地气。”赵书记点了点头,转头问道,“这是谁画的?”

“赵书记,这是镇上美术老师帮忙画的。”付平答道,“我们想着,村委会是村里的脸面,布置得有点文化气息,村民们来办事也觉得舒服。”

赵书记微笑着点了点头,继续往里走。村委会的布局简洁明了,大厅里摆放着几张桌椅,角落里还有几盆绿植,显得生机盎然。付平带着领导们走到二楼的会客室,推开门,里面的摆设立刻映入眼帘。

会客室不大,但布置得温馨雅致。墙上挂着一幅用红色丝线绣成的十字绣,图案是“家和万事兴”四个大字,字迹工整,色彩鲜艳,显得格外醒目。

赵书记的目光一下子被这幅十字绣吸引住了,他走近几步,细细端详,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这绣得不错啊,很有心。”

付平站在一旁,笑着解释道:“赵书记,这幅十字绣是村里一位老大娘花了半年的时间绣出来的,本来是准备挂在自家堂屋的。后来她觉得村委会是全村

付平的话刚说到一半,赵书记已经目光柔和地看着那幅十字绣,似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轻轻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家和万事兴"这四个字,简单朴实,但寓意深远。小家和睦,大家才能兴旺,村子的日子才能过得好。这幅绣挂在村委会,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赵书记说得对。”付平谦逊地笑了笑,“村里人都讲究个家和气顺,这"家和万事兴"不仅是大娘的心意,也是我们村民共同的心愿。挂在这儿,不光好看,还能时刻提醒我们,干好村里的事,得让大家伙儿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胡县长站在一旁,听着付平的这番话,忍不住微微点头。他心里清楚,这个村支书虽然话不多,但说出来的每一句都透着实在和真诚,能把村里的工作做到这份儿上,确实不容易。

赵书记似乎对这幅绣特别感兴趣,他又仔细看了几眼才转过身来,笑着对付平说道:“小付同志,这幅绣挂得好,不仅是你们村的象征,也是我们黄州市的象征。小家和,大家兴,这道理放到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是一样的。”

付平笑着点头:“赵书记教导得对,我们一定牢记领导的教诲,把这幅绣的精神贯彻到村里的每一项工作中。”

说完这话,付平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胡县长,胡县长微微一笑,目光中带着一丝欣赏,仿佛看出了付平这份谦虚背后的深意。这番话,不仅是对赵书记的回应,更是对村民们的承诺。

赵书记看了看时间,随即说道:“走吧,咱们再看看村里,实地走访一下村民的生活情况。”

付平心里咯噔一下,随即赶紧笑着说:“赵书记,村里已经准备好了午饭,要不咱们先吃点饭,再去走访?”

赵书记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先走访,饭可以晚点吃,但群众的情况不能等。”

付平见状,也不再坚持,赶紧点头:“那好,赵书记,我带您随便走走。”

赵书记点点头,胡县长和其他领导也跟在身后,大家一行人出了村委会,沿着村里的主路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