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4章 收到短信,妹妹的回复亮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村子里还笼罩在淡淡的晨雾中,空气里带着一丝清凉的湿气。付平早早地起床,简单梳洗了一番,便提着行李走出家门。村子里此时还很安静,只有远处的几声鸡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他来到村口,发现刘逸霏已经站在那里等他了。她穿着一件素净的长裙,外面披着一件淡蓝色的外套,整个人显得格外清新。她的脸上带着晨光特有的那种细腻光泽,眼里有着初醒时的温柔与安然。

“这么早就来了?”付平笑着问道,眼里满是柔情。

刘逸霏轻轻点了点头,微微一笑,“早一点儿,路上也轻松些。”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朝村口的车站走去。晨雾渐渐散去,太阳从东方升起,村子里的景色在金色的晨光中显得格外美丽。路两旁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露珠在叶片上闪烁,村道上偶尔有几个早起的村民,见了两人都笑着打招呼。

“小付啊,又要出去办事啊?”一个提着竹篮的老大爷笑呵呵地问道。

“是啊,这次要去县城办点事。”付平笑着回答。

“你们年轻人就是忙啊,村里的事少不了你们操心。”老大爷点了点头,带着几分赞许的神色。

付平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却是另一番滋味。他知道,这份责任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村里的干部,更因为他对这个村子有着深深的感情。而刘逸霏,正是这份感情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两人一路走到车站,恰好赶上了去县城的班车。车上人不多,大多数是进城办事的村民,大家见到付平和刘逸霏,都纷纷打招呼,村里的人们对他们早已熟悉得像家人一般。

车子缓缓启动,载着一车人向县城驶去。窗外的风景缓缓退后,田野、河流、山峦,一一在眼前掠过。

车厢里摇晃着,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车轮和地面接触的声音仿佛一首低沉的曲子。付平靠在椅背上,目光穿过车窗望向远方的田野。田垄上,稻谷已经开始泛黄,秋天的气息正悄悄地渗入每一寸土地。偶尔有农夫在田间劳作,弯腰割下稻穗的动作像是大地上一幅缓慢流动的画。

刘逸霏坐在付平身旁,安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她的手里握着一只小小的布袋,里面装着一些简单的换洗衣物。她不经意地低头看了一眼付平,见他神色放松,便轻轻笑了笑。她知道,付平虽是个粗线条的人,但心思却缜密,尤其对村里的事格外上心。最近他一直忙着村里的整改工作,连夜里也常常在村委会加班,难得今天能有这样一段稍显轻松的时光。

车子一路摇晃着进城,沿途的景色渐渐从乡村的绿意转为城镇的喧嚣。县城的轮廓慢慢清晰起来,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低矮房屋交错着,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付平从车窗里望出去,看到熟悉的县城街景,心里却有些复杂。他知道,每次进城办事,都是为了村里的发展,而县城的繁华和村里的简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他心中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车子在县城的车站停下,付平和刘逸霏拿起行李,随着人流下了车。站在车站的广场上,付平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城市特有的汽油味和人群的喧嚣声。与村里的宁静相比,这里显得格外热闹。

“我们先去办手续吧。”付平转头对刘逸霏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镇定。

办事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手续很快就办好了。付平接过办好的文件,心里松了一口气。他转头看向刘逸霏,眼中带着些许笑意,“一切顺利,终于办妥了。”

刘逸霏也笑了笑,点头说道:“你总是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付平听了这话,心里不由得一暖,但他还是装作不经意地摆摆手,“这都是该做的。”

当黄利民听见消息冲出教育局来找付平时,门口已经没了付平的身影。

.....

阳光透过县城城建部门的窗户,斜斜地洒在办公桌上,带着微微的暖意。付平、刘逸霏和王二虎三人坐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面前摆着一叠厚厚的文件。城建部门的工作人员老李正低头在文件上签字,时不时抬头看看付平,带着几分笑意。

“你们这次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老李一边签字一边说道,“这些路灯原本是上一批工程剩下的库存,放着也是放着,既然是给你们村里用,价格上自然可以再商量。”

付平连忙点头,笑着说:“那真是多亏了李哥的关照,要不是你帮忙,我们村还真不一定能买得起这些路灯。”

老李摆摆手,笑道:“说什么关照不关照的,咱们都是为了村里好,能帮点忙也是应该的。再说了,你们村这些年变化挺大的,路灯安上也算是锦上添花。”

刘逸霏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抬头看看付平,心里涌起一股温暖。她知道,付平为了村里的发展一直在不停地奔波,今天能以这么低的价格拿到这些路灯,背后少不了他的一番努力。她轻轻叹了口气,心里却觉得踏实,仿佛这些路灯也照亮了她心里的某个角落。

王二虎靠在椅子上,听着他们的对话,脸上露出几分兴奋。他虽然年轻,但自从跟着付平干了一段时间后,也渐渐明白了村里的许多事情,心里对付平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办完手续,三人走出城建部门,阳光已经开始向西偏斜,街道上人来人往,县城特有的喧嚣笼罩着他们。付平看了看天色,心里盘算着今天的行程,便说道:“今天累了,咱也别那么赶,明天再回吧。”

刘逸霏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她知道付平的心思,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隐隐有些期待。王二虎则满脸兴奋,“好啊好啊,正好我还想去书店看看,买几本书回去。”

三人顺着街道往前走,街道两旁的商铺、摊贩林立,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香气。刘逸霏走在付平身边,时不时地抬头看看他的侧脸,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安稳感。付平走在前面,目光时而扫过周围的商铺,心里想着待会儿该带刘逸霏去哪里吃饭。

走了不久,他们来到县城的一家老书店。书店的门口挂着一块古旧的木牌,上面写着“文墨书屋”四个字。付平一眼便认出这家书店,他小时候来县城时,这里便是他常来的地方。书店虽小,却有一种独特的静谧,仿佛把外面的喧嚣隔绝在外。

王二虎一进门便四处翻找起来,付平和刘逸霏则慢慢走在书架之间,随意浏览着。刘逸霏的目光落在一排专业书籍上,手指轻轻滑过几本书的封面,最后挑出几本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书,认真地翻看起来。

付平见她选的书,心里有些好奇,便走过去,轻声问道:“你买这些书做什么?”

刘逸霏抬头看了他一眼,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这些书对村里的发展可能有帮助,我想多学点东西,将来能帮你分担一些。”

付平听了这话,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刘逸霏平时话不多,但她的心思却细腻入微,关心村里的每一件事,这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他轻轻

拍了拍刘逸霏的肩膀,笑着说道:“你想得真周到,这些书先买回去慢慢看,不用着急。”

刘逸霏点了点头,微微一笑,便拿着几本书走去柜台结账。付平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眼里满是温柔和欣赏。这个女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温顺,但骨子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总是默默地为村里、为他付出,甚至不需要任何的回报。这样的细腻与坚韧,让他心里既感动又有些心疼。

付平正沉思着,王二虎从一旁的书架后探出头来,手里挥舞着几本书,笑嘻嘻地说道:“付平哥,我也选好了,你看,我找到几本怎么管理村集体经济的书,正好回去学习学习。”

付平看着王二虎一脸兴奋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你这小子,倒是挺上进的。”他走过去,看了看王二虎选的书,都是一些乡村经济管理的书籍,心里不由得对这小子刮目相看。

三人买完书,走出书店,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街道上的灯光一盏盏亮起,给县城增添了几分夜的色彩。付平看了看手表,时间差不多了,便带着他们走进一家老字号的饭馆。

饭馆门面不大,但里面却颇为宽敞,木质的桌椅带着些许古朴的气息,墙上挂着几幅老照片,记录着县城的历史。饭馆里已经坐了不少食客,热闹而不失家的温馨。付平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叫了几样家常菜,又特意叫了一箱啤酒。

刘逸霏见状,轻声说道:“你们喝酒要适量,别喝太多了。”

付平笑着应道:“放心吧,就是随便喝点儿。”他对酒量有些自信,知道自己不会轻易喝醉。

菜很快上齐了,几碟小菜摆在桌上,色香味俱佳。付平给王二虎倒了满满一杯啤酒,举起酒杯说道:“二虎,咱们今天好好喝几杯,庆祝一下路灯的事儿顺利办妥!”

王二虎一听,立刻端起酒杯,咧嘴笑道:“好!那我可不客气了!”说完便一口气喝了半杯,脸上露出几分得意。

付平笑着也喝了一口,感觉酒味醇厚,心里一阵舒坦。他放下酒杯,夹了一筷子菜,抬头看向刘逸霏,见她低头吃饭,眼神里带着一丝关切,便对她说道:“你也别光顾着我们,自己多吃点儿。”

刘逸霏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夹了一块鱼肉放进碗里,慢慢吃着。她知道付平平时操劳,也不想拂了他的兴致,便默默陪着他喝酒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