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但李瑄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地方官吏也要求严格。
完全不考虑实际。
“我从未想过天下间一个贪官都没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朝廷大臣要做的,就是要将大部分不良官吏,变为小部分。放任不管,风气将越来越恶劣。只有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实施,才能有限遏制这种现象。《论语》上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地方官,这只是最基本的准则。”
李瑄重申自己重在遏制贪腐蔓延。而且惩治贪污腐败,不是一蹴而就,要源源不断。
哪怕一条鞭法考成法实施,一定会有不少贪官污吏钻空子。
“启奏陛下,臣难以接受李相的新法,请圣人明鉴。”
达奚珣已经陈述,他希望李隆基能作出判断。
他不想再与李瑄争辩。
“达奚侍郎,你反对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然给出的理由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令人失望。你到底想帮谁说话?”
李瑄看李隆基犹豫不开口,立刻对达奚珣质问道。
“我一心为国家!”
达奚珣自然不会承认。
“为国家能说出这样的话吗?敢不敢看着我的眼睛。”
李瑄瞪着达奚珣。
达奚珣刚想回以目光,但他看到李瑄眼睛的一瞬,立刻将头撇过去。
他利益在其中,无法直视李瑄眼中的威严。
这种心虚,让李隆基和满朝文武大臣看在眼里。
李隆基终于确定,达奚珣的辩论徒有其表。
保守派的大臣皆摇了摇头。
李林甫老神地坐着。
“诸卿还有什么问题?”
李隆基终于发声,问朝堂上的文武大臣。
“臣同意新法,这是国家强大的策略。”
杨国忠第一时间出班向李隆基说道。
毕竟昨天已经放话,圣人早就同意新法,他正好秀一下存在感。
“李相才绝过人,相信可以主持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改革税收,整饬地方官吏。”
裴宽按照约定,表达对李瑄的支持。
“啪啪啪……”
然后杨慎矜、杨璹、李岘等支持李瑄的官吏皆以笏击掌。
而裴宽能支持,也引来一部分中立派的赞成。
当然,保守派是不可能同意李瑄的。
这样的法令,看起来就像一把刀一样,悬挂在地方官吏的头顶。
现就看名义上的首席宰相李林甫是何看法。
但李林甫迟迟未说话。
“启奏陛下,臣一向致力于国家的强大,百姓的富庶,夙兴夜寐,不敢懈怠。持诸葛亮剑,不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穿上宰相的服冠,有感责任重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臣毕生的追求,请陛下同意新法。”
李瑄再次向李隆基一拜。
现在李林甫同不同意已经不重要了。
有朝堂上大部分官吏的支持,只要李隆基一锤定音,就可以拟订至郡县。
少数服从多数。
李林甫也无能为力。
“李相,刚才最后一句,你再说一遍?”
满朝文武被李瑄的话语动容,李隆基又重新问李瑄一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李瑄面不改色,一字一句地说道,声音慷锵有力,在大殿上产生回音。
所有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放在李瑄身上,心思各异。